[话题]:专家谈帮大学毕业生找适合的工作
[今日嘉宾]:北京市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

北京市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 本论坛专家
访谈实录
[开篇语]:大学生毕业就业难,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上述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市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作客新华网,这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焦点一: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的矛盾
[主持人]:大学生就业难确实是被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很多网友发来了帖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任主任,枉评天下网友问,请您介绍一下今年有多少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主要有哪些渠道?
[嘉宾任占忠]:目前社会上都讲大学生就业难,这要从两方面看。如果说能不能找到工作,应该说不是很难,真正难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这一点来说,不光是一般的院校,包括一些名牌大学,包括北大、清华这样学校的学生,他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很难。这里面要跟个人的兴趣、个人的特质的东西以及一些专业外专长的问题,有些人就愿意干专业之外的事情,而且能够很有作为。
[嘉宾任占忠]:渠道应该分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信息渠道,一个是能够与用人单位见面的渠道。信息渠道,他首先知道哪儿用人,知道哪儿用人之后,还能的多一个与用人单位见面的机会,必须有这两步,才能实现下一步能不能就业的问题。信息渠道主要有几方面:一个是网上渠道,现在有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以及一些综合网站,网络目前越来越成为毕业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或主要渠道。第二,其他就是由学校毕业生就业机构提供的信息,因为学校有一批接收本学校学生的用人单位,而且有很多学校给一些用人单位发信息。第三,比如一些其他媒体,比如报刊、资料等。另外就是参加一些招聘双选活动。双选活动分为两类,一种是专业性的,专门为毕业生提供的双选活动。还有一种是一般人才市场或者一般职介市场的双选活动。这种活动也招聘学生,但是往往主要目标是有有经验的。学生应该多参加一些专门为学生举办的双选活动。还有就是亲友关系等,通过熟人来了解哪些地方要人。一般情况下主要是这几方面的渠道。还有一些社会上的人才机构,有时候他们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信息。
[主持人]:农家碧玉说单位招人也难,难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您觉得单位招生也难,刚才您到新华网来,新华网负责人事的负责人也提到希望通过您这个渠道选拔一些优秀的人才。确确实实,不光大学生难,其实单位也难。您觉得单位难在哪些方面?按道理来说面对这么广泛的就业市场,选择的余地应该还是很大的。
[嘉宾任占忠]:其实提两难这种说法很形象、也很正确。的确是两难,用人单位要找到适合自己相应岗位的毕业生是很费劲的。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体会,比如我们就业中心自己这几年也进了一批学生,我要找到适合相应岗位的,实际也很费劲,因为某一个具体岗位有它的特定要求。无论是气质上、性格上、兴趣上,或者是专业知识方面等,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并不是说来一个人在这儿块就适合。说从事专业,但只讲专业是不够的。
[嘉宾任占忠]:比如我学文秘的,有时候很可能就是给这些领导收收发发,有时候查阅一些资料,很简单的一些事情。有时候代表这些领导到外面经常往外跑,这对气质的要求就不一样。比如搞文字等一些内部的东西,那就要求踏实,不要求外相。但是爱到外面去,在形象方面、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方面都有要求。同样学一个专业,但是在不同岗位上,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的人就不喜欢总和多方面打交道,就愿意干自己本职的一摊事。所以还要根据个人的一些兴趣、特质的东西,他的爱好、他的特长,还必须考虑到这些事情。要不然他到这个环境觉得怎么不适合我,干半年一年就走。
[嘉宾任占忠]:我们对96所北京的用人单位统计,1—3年,跳槽率达到70%。干一段时间,用人单位觉得不适合,学生自己觉得在这儿干得没兴趣,他自己就流动了。虽然现在讲交流搞活,但是他还是有问题的,这样不利于他自己的长久发展。比如我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我能稳定的干兴趣,连续干了三年五年,那在这个行业当中,在这个岗位就是一个精通者。另外跳槽过来以后就要重新学习,他跟我就差一大截。职业发展、生涯发展就落后好几年了。所以在这方面,不仅考虑专业,还要考虑到个人一些特质性的东西。
大学生就业指导:本论坛专家任占忠谈"职业生涯规划"(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