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涯教育 |
第五个误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是不相关的。职业是什么?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个在国外从娃娃就开始了解培养的常识在我们国人这里却是在大学毕业的前夕——大三,大四才去考虑和关注,学习的。我们不说国内的职业教育与国外的差距,就单从国人从大学毕业前夕不得不找工作之时才开始了解职业,企业,行业等,才开始学习简历,面试等求职常识来说,就表明很多大学生都会误以为大学是大学,尤其是大一,大二是不用考虑就业/职业问题的,只有在毕业的大四才是考虑就业/职业的理所当然的时候。这就是认为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不相关的表现。
讨论职业规划和大学学业的关系,其实这里一个前提是要考虑大学生个人对大学定义及个人价值观的问题。一些大学生认为大学,尤其是大一,大二是放松,考证的时间,大三是兼职实习的时间,大四才是面临工作的问题。我们先不说这种大学时代的生活安排合理与否,虽然这种安排确实不是最佳的规划,从这个安排来说,就论证了一些大学生对自己大学以及大学时代的价值判定,这虽然是个主观问题,而非是非问题,但如果不解决这个主观价值判定的问题,就很难将两者联系到一起。关于定义大学作用的问题也可参考本文的第二个误区解读。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的“罗马也不是一天毁灭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的成就与衰败都是长期积累而导致的。再说个生活的小例子,大家知道,水果腐烂不是因为坏了很大的面积才会腐烂,往往只要有个很小的地方受伤就会腐烂变质,从而导致整个水果都换掉。那大学生在职业上呢?在今天这个大学生就业无比严峻的时期里,一些大学生毕业时往往就面临了失业。我们不说什么有业不就,主动失业的特殊案例,就说那些想找工作但却找不到工作的那些大学生们,他们在失意的时候往往在抱怨转专业不好,抱怨学校太滥,抱怨大学扩招,抱怨社会企业太刁,抱怨家里没有社会关系,他们唯独没有回头看看自己的大学生活是怎么过来的?自己当初是怎么定义大学的?自己又是怎么安排大学生活的?
毕业找到好工作的同学并不只是在大四时才准备的,找不到好工作的同学也不只是大四才开始沉沦的,无论毕业时的就业结果怎样,那都是对你大学四年的总结和印证。所以说,大学学业的怎样安排是直接关系到你的毕业后出路的,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职业规划以及职业前程上的作为。
我们说,两者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大家知道,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是工作,衣食无忧的保证是工作,甚至更高的建功立业,自我实现都要依赖工作。从这个角度和程度上,我们说职业影响生活,职业就是生活。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不同的职业就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休闲方式,职业人的生活方式的安排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遵循所做工作的职业工作方式。这里有必要把人生平衡的三大领域说一下,便于理解。人生要想取得平衡,那必须在工作,生活,情感三者上有一定比例的安排和收获,缺失任何一个方面人生都是失衡的,不快乐的。
职业影响生活,你所选择的不同的职业会直接导致你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如你做教师和做公务员,做营销和做管理的工作是不一样的,教师的作息时间是有寒暑假的,但公务员就没有了;营销讲求的是在推销自我中搞定客户,而管理追求的是在组织平衡中谋得最大效益。职业对生活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安排旅游度假时是可以把寒暑假考虑进去的,但公务员就不能了;做营销要经常在晚上和客户交流,节假日要拜访客户,是要在情感和利益上和客户长期相处的;而管理也要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成长,晚上下属有事情或者公司有急事发生就要打乱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举例说,当你选择自由安排生活而固定的节假日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时,就不要去选择外企,因为外企的工作是会吃掉你的生活的。职业是会影响你的生活的,所以,当你选择职业时,要多考虑的一点是这个职业能否给你所想要的生活。
职业就是生活,在大的层面说,职业也是生活的一部份,做什么工作,怎么做,什么时间做等都是你在个人生活中对工作的一种安排。当你认为职业也是生活时,你就在一定程度上喜欢上了你的工作,把职业融为生活中的人也会在把生活当作职业来过,职业与生活本身在一定程度上道理都是通的,这个理解程度上更多的取决于个人在职场上的成熟度。
结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说,大学生活中的谈恋爱,做实践,办活动,考试选课,同学聚会等都是活的,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出一定的探索和帮助的。比如说当你确定了一个或几个职业时,通过各方沟通你了解到了这个工作所特有的工作方式,休闲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那你不就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向目标要求培养接近吗?当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与目标职业要求趋同时,无形中你已经为适应企业的文化,圈子的生活方式等做出了最大的探索,那当你进入这个圈子时,你就不必再从来适应和磨合了,因为你已经在大学阶段就培养了圈子所要求的方式了,而这种无形的财富又会为你的职场成功起到多大的加速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