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
小议价值观
文/阿毛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人总有受挫的时候,不管是找工作、考研,总能称心快意者总是少数。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纵可能有失败,只要旗帜不倒、价值观在,便断无灰心丧气而欲放弃之理。既然坚持,则必有所得。在此我想同大家聊聊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非三言两语而能说明。每人都应有自己的价值观,当以适合自己为第一要素。不同价值观之间,虽不好说有优劣之分,而我以为,恐怕确有高下之别;用以指导实践,实行起来也是难易有别。
比尔盖茨说:“我们的一个错误是常把一年里能做的事想得太多,又把十年里能做的想得太少。”诚哉斯言。价值的实现需要过程,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这是我树立价值观的第一步。
我尝自作一联以自娱自勉,曰:“做贫儿的准备,求王侯的担当”。这两句是相辅相成的。圣经上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若不把一些事看得轻些,便无法把另一些看得更重。做好了“先当乞丐”的准备的人,实则未必会当乞丐;而想要做些事情,就必须能为想做的事负责。上联说的是着地点,下联说的是发展点;树立价值观的另一要求,我认为是处理好此二者的关系。
或许我说得太宽泛-—原谅我只能如此。价值观不应是具体而微的,应该是方向性的、原则性的。不如此,则不能使价值体系形成开放式的体系,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变化的世界要求我们能变通,变则通,通则久,然而原则是不变的,先抓大本大源,方能随机应变,处变不惊。
价值观要结合自身特点与社会形势。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发展,实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要把个人潜伏的心能,尽量引导使其发展,以替社会谋福利。”个人对社会有用了,则这个社会必少不了你一杯羹。而今之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呢?
柏杨先生在他的《中国人史纲》中论及,但凡中国的朝代,建立之初必有其瓶颈时期,秦有二世之乱,唐亦有玄武门之变。如不幸卡在瓶颈里则岌岌可危;如能平安渡过,则将迎来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期。以中国今日之势观之,政治上曾遭遇过众所周知的瓶颈,幸好已安然度过,而今政治开明、思想解放,正是瓶颈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你我身处其时,能有一个安定的发展环境,是何等幸运。然而政治上的瓶颈度过了,其他方面的瓶颈却逐渐浮出水面、接踵而至。此类“瓶颈”,诸如环境问题、社会利益分配等,相信你我都不会视而不见。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自然更关注平等公平的问题,由今日之势观之,你我身处此时,又是何等幸运:面对尚不尽公平的现实,你我有机会去认识它、适应它,最终改造它,岂不大有可为?其它专业的同学,也必能为解决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找到自己的角色。社会的需要应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从时间的纵向看如此,则从空间的横向上看呢?以大胸怀看世界,则世界不只有中国;以大胸怀看中国,则中国不只有北京。中国存在严重的地域发展不平衡及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域、城乡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你我能不能为缩小这种差距做些什么呢?这里面正有广阔天地。不平衡不是天经地义的,当我们了解中国的需要并能切合这需要时,社会中自会有每个人自己的位置。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又如何?物流、信息、教育……凡此种种,我们与之又能有何关联?我们是想做推销员,或是经理,又或是教授?如何才能运用我们的知识与新的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
以上就是我的价值观的概貌了。可能听来很空、很大。在这里我还想跟大家聊点别的。大家都下过棋吧?下棋时,批亢捣虚、直捣黄龙而得胜的少,步步为营、形成大势而克敌者多。大目标之下可以有小目标,大计划的实现不过是一个个棋子配合的结果。竞争就是博弈,胜出者是做好了准备的人。
作者:阿毛,大三在校生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