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南京!》剧照。(图片转自新浪网)

《南京!南京!》剧照。(图片转自新浪网)
□一华独秀/文
期待陆川很久了,期待他其实是在期待在中国中青年导演中能脱颖而出一位能扛大梁的导演,为在怪圈中缠绕的中国电影来一个拐点,来一点诧异,来一腔希望。期待陆川是因为《寻枪》和《可可西里》;他不要命,喜欢用苦行僧的方式来玩电影。
昨日终于等来了宣传做得铺天盖地的《南京!南京!》。我看的是媒体专场,比22日正式公演提前一天,所以在绝大多数观众还在期待时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
对,是陆川的电影!《南京!南京!》!
关于日本侵华的历史以及故事和资料,从小到大已经了解的不少了,有些是被动了解的,有的是主动搜集的。有小说,有纪实,也有公开和未公开的抗日将士、经历战乱的平民和日本鬼子的日记、照片,有电影电视,有受害者和军人、鬼子的回忆录,有美国、德国等外国目击者的述说和文字记录和影像,更有历史课本……是中国人都不会不知道日本鬼子侵华的这段历史,战争创伤的记忆一代代往下传。我这个没有经历这场浩劫的70后,对这段历史的感受和认识并不比经历者和先辈们肤浅。
很显然,陆川这次通过《南京!南京!》着实让观众身临其境似的疼痛了一把;我甚至感到了自己血液的奔腾,快要窒息!一幕幕亦真亦幻的镜头让我的拳头握出了淋淋汗水,心跳如鼓——悬挂的人头,被射杀的成千上万的中国士兵,残破的城墙,凄惨的慰安妇,被蹂躏的女同胞还有她们一丝不挂圣洁的尸体,当那些真实的文字和照片印象真正被还原成动态影片时,我恨不得冲到银幕里去,一把拧下狰狞鬼子的头颅,然后高高举起,我甚至想,如果真有一次复仇的机会,我要以百倍的残酷来告慰死去的亡灵……
这的确是我观影过程中不时闪现出来的想法,很强烈,也很短促。我想很多观众和我一样,带着一种情感去观影,尽管我们进影院前是客观的,我们现在也是客观的,电影就是电影。可电影在还原者真实,让我们一时血脉喷张。我看到周围有不少人在哭泣、怒目而视,都很凝重;我甚至在想,陆川陆川,你这样拍南京大屠杀,这样还原历史究竟意欲何为?
看了《南京!南京!》,我竟然久久闷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干什么?它推翻了我以前很多关于日本侵华的认识和看法。我现在在想,面对历史和伤痛,我究竟该怎么做;我相信许多人在面对这段历史时都充满复杂的心情。
毫无疑问,作为导演,作为一场电影,陆川成功了!我们看到的不是《铁道游击队》式的民族英雄主义意抗战题材影片,也非《故宫》一样的纪录片。这不是任何一种我们已经看过的关于抗战的类型片,它是独立的,新式的;它有煽动性,也有思想性,更有前瞻性!
疼痛是刻骨铭心的,但钙化了的伤疤还要不要一再被还原和撩拨,究竟应该如何让我们牢记历史而不是延续仇恨!《南京!南京!》过于写实的拍摄手法和表现手法,必将面临一场激烈的争论。它的延伸效应可能将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
陆川太苦了!从《寻枪》到《可可西里》,都会看到他的眼泪,为了电影而忍受痛苦而制造痛苦,三部电影让我们捞干了一息尚存的好心情,注满了满腹苦难的思索,陆川是为让观众受苦而存在的!下一部他会突然笔锋一转吗?那他真是值得我们托付的导演了!
陆川究竟会把我们引向何方?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定义《南京!南京!》?又该如何发展地看待历史?
一切,就从2009年4月22日开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