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Facebook进入阵痛期

(2008-10-19 22:00:02)
标签:

高管

盈利模式

首席技术官

facebook

刘兴亮

分类: IT业●挨踢挨踢

亮观点Facebook高层为何走马观灯般更换?竞争加剧、盈利模式不明朗,以及管理问题等可能的原因显示出,Facebook正在经历一段痛苦的瓶颈期。

 

Facebook进入阵痛期

近看到的多条Facebook高层离职的消息:


10月8日,Facebook共同创办人之一,也是Facebook年轻CEO多年来的心腹Dustin Moskowitz已经离职。据首先披露此事的博客网站Valleywag上的一篇文章称,Moskowitz离职的原因,是要跟另一位即将离开的Facebook工程师共同去开创一个新公司。


10月7日,也是据ValleyWag报道, Facebook负责技术运营的副总裁Jonathan Heiliger正在寻找其他工作,而他目前负责的是Facebook价值巨大的服务器网络,被认为是Facebook的最后一名技术型高管。


再早些时候,9月,数据分析团队负责人Jeff Hammerbache也正式离职。随后,Facebook的首席技术官Adam Angelo和产品负责人Matt Cohler也相继办理了离职手续。


此外,国外还有每天媒体8月报道,去年秋季刚刚从Google离职跳槽到Facebook,担任平台产品市场营销主管一职的Benjamin Ling,也将在几周后辞去在Facebook的工作。而且这一消息,也得到了Facebook的证实。


另外,过去几个月Facebook还有不少高管离职,比如前产品管理副总裁Matt Cohler和前首席技术官Adam D’Angelo等。


原本人员流动在企业来说,是正常现象。但短短数月,高层人员频繁地更迭,就让Facebook显得有些可疑,也让人难免不注意到Facebook这个互联网新贵了。


在所有人都看好SNS的未来,将其视为继搜索之后互联网最赚钱的业务时,为什么Facebook这个全球最热的社交网络却被诸位高管抛弃而去?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全球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大环境下,到处都流传着“轻易不要跳槽”时,Facebook的这些高管的离职就显得更加耐人寻味了。是SNS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对它失去信心,还是内部管理问题?


很明显,在外界眼里一直炙手可热的Facebook已经进入阵痛期,其艰难之路已经开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就我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对于排队者来说,排队的快乐不在于前面的人越来越少,而在于后面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对于行业领头羊来说,后面人的越来越多却不是好事,因为市场瓜分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处于行业初创时期更是如此。比如在中国,有几个人用Facebook中文版呢?但就我自己来说,我也有注册Facebook中文版,但上面只有几十个好友,而在校内网、海内网、开心网、TechWeb同事录等处,我都有成百上千个好友。这不同于在美国其他很多互联网巨头的情况,因为大部分互联网巨头的营收中,海外市场都要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第二,Facebook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我一直认为广告不应该是SNS的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即使精准广告也不是。一片混沌的状态逐渐消磨了那些精英们的耐性,近期前途的不明朗,是很难留得住高管的。


第三,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记得有位牛人曾说过,企业管理从员工数量这个角度来说,100人是一个槛,1000人又是一个槛。每跨越一个槛,都是对企业家的一次重大考验,因为员工数的量变化,将导致管理上的质变。而近些日子,不断有Facebook高层管理的负面消息传出,大抵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企业逐步壮大的过程中,高管之间的矛盾便是促使大量高管出走的导火线。


最后,刘兴亮要说,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洗牌的过程。从企业发展的辩证法角度看,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就看Facebook能否平稳过渡这个“阵痛期”了。(刘兴亮)

 

 


 

相关博客文章:

Facebook不是微软的救命稻草
Facebook在国内暂时火不起来
微软参股Facebook意在谷歌
SNS、电子商务的概念之痒
我赌kaixin.com会指向校内网

开心网还能开心多久?

社交网站的五个竞争特点
开放的SNS盼赢利
当SNS在垂直行业嫁接电子商务
冷眼看SNS的“一窝蜂”
国内SNS还需要两三对软银千橡
巨人投资51.COM难乐观
社交网站究竟应该靠什么赚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