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兴亮漫游费听证会肥皂剧it |
分类: IT业●挨踢挨踢 |
漫游费的走向一直牵扯着国人的神经,数年来人们翘首以盼它取消或资费下降。但谁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但流水无情。于是乎,这个过程演就变成一部长篇的无聊电视剧《漫游费啊漫游费》,明知无实质内容,但又想看看。这次漫游费听证会只是《漫游费啊漫游费》高潮的一集,但毕竟也是剧情,对现实不会有什么改变的。
肥皂剧(英语:soap
opera)是从英语传至中文的外来词,《漫游费啊漫游费》符合肥皂剧的所有特征:
1、节目冗长。肥皂剧动辄上百集,经常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但似乎没有哪个肥皂剧的时间比《漫游费啊漫游费》更长的。
2、只需心不在焉地关注即可。肥皂剧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而大家对《漫游费啊漫游费》的关注也是这样,难道有几个人是认真关注的吗?都是心不在焉地抓紧用洗脚之类的时间去关注关注。
3、罗里罗嗦。记得小时候看巴西的一个肥皂剧,名字叫《变卡》,情节记不清楚了,大抵是每集不停的打电话,一个电话打了100多集,至于电话的内容是什么,倒不是很重要了。《漫游费啊漫游费》从开播到现在,一会儿主管部门出来说几句,一会儿运营商出来嚷几声,一会儿专家出来帮几腔,一会儿草根出来放几炮,“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至于唱的是什么,谁会在意呢?
4、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肥皂剧通常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往往可以独立成章,而且很会“拖戏”,有时候几个星期不看,剧情居然还接得上。而《漫游费啊漫游费》不用说几个星期,就是一年不看,也能接的上。
5、没有结局,有意留有“活口”。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新矛盾的开端。即使像《欲望城市》这样有着明显的“完结篇”,制片方也会有意地留有“活口”:比格对凯莉表白时的用语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时最常用的“嫁给我好吗”,这样比格和凯莉的关系就可以瞬息万变。如果到时候拍续集,无论人物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剧情立即就可以自圆其说。《漫游费啊漫游费》我们看了这么多,看到结局了吗?没有。即使是最近的听证会高潮,也是如此。用《中华工商时报》的话说,叫做“漫游费听证无果而终”;用《南方日报》的话说,叫做“漫游费听证会走不出听听而已的结局”。
6、粗制滥造。肥皂剧从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和节目质量的角度衡量似乎也是难称精品,大部分肥皂剧的演员是节目播出之后才有了名气。摄制技术上几乎没有其它的特别之处:缺少大幅移动镜头(衡量高质量商业节目的标准),没有费时费事的场面调度与安排。《漫游费啊漫游费》的制作手段和节目质量也是如此,有什么出奇制胜的地方吗?没有。有什么眼前一亮的手段吗?没有。有什么出彩的安排和调度吗?没有。
7、茶余饭后的谈资。从电视节目界定的角度上去看, 肥皂剧无非是娱乐节目的一种。媒体消费主义观点认为,女性观众喜爱类似《豪门恩怨》和《欲望城市》一类的肥皂剧目,就是为了获取茶余饭后的谈资。很荣幸《漫游费啊漫游费》也具有这个功能,多好的茶余饭后的料啊,谁要是不清楚的话,那就是没有抓住时代的尾巴。
8、不谈作用,不涉及根本。有谁会去关注肥皂剧的作用吗?有哪个肥皂剧是反映什么深刻的社会问题吗或者解决问题的吗?没有。这次的听证会,只是《漫游费啊漫游费》其中的一集而已,什么“此次听证会是我国手机漫游费的破冰之举”云云了,异想天开地认为真的会取消漫游费了,都是痴人说梦。肥皂剧的最大特点,就是看了没什么收获,不看也没什么损失。
纯娱乐的节目,看看就得了。想让梦想照进现实,那只能是良好的愿望而已。(作者:刘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