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经济系列3:奥运不是保险箱

(2007-10-29 22:00:40)
标签:

IT/科技

刘兴亮

奥运经济

奥运

奥运会

奥运营销

体育营销

分类: 时评●一地鸡毛
  巨额投入是否存在风险

  奥运虽然是个香饽饽,但赞助奥运的花费同样吓人。北京奥组委仅公布了独家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两个相对较低的“门槛”,分别是4000万元和1600万元。而有关人士指出,这个价格,企业只是买了一张门票。一般而言,其后用于与奥运有关的产品研发、二次策划、宣传活动等配套投入将是赞助额的3─5倍。

  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三星、可口可乐这些成功案例,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前仆后继、趋之若骛。难道这里边就没有风险吗?投入这么巨大,回报又有几何?


  赞助奥运会算得上世界上最昂贵的赞助,如果无视自身现实情况,很可能使这些企业的商业行为成为一场得不偿失的“烧钱运动”。有统计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赞助权的200多家企业大约只有25%有所回报,大部分企业由于营销战略不当只获得了很少的短期效益。


  美国纽约调查公司Gfk NOP今年做了一项名为“奥林匹克的广告力量”的调查,要求受访者说出任意一个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名字,结果只有33%的美国消费者能够说出来;在得到提示的情况下,有53%的人想起了耐克和VISA。这真是个冷笑话,因为耐克根本就不是官方合作伙伴。相似的一项调查在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后进行,43%的受访者分不清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把VISA与AMERICAN EXPRESS混为一谈。对于每个向国际奥委会至少掏出了5000万美元的TOP伙伴来说,这钱花得有点冤枉。


  除此之外,每一届冬奥会和夏奥会还有各自的合作伙伴、赞助商、独家供应商、供应商等等不计其数,每家至少几百万美元投进去了,效果怎么样呢?


  美联航在过去的22年里都是奥运赞助商,然而公司在最近的调查显示,76%的乘客对此一无所知。美联航意识到了自己奥运营销策略的失败,正在推出一系列改进措施。而有些企业却在自问:奥运会真值那么多钱吗?最近的例子是曾经赞助了奥运会40年的施乐公司,他们在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投入了4200万欧元之后选择退出,希望能找到其他吸引顾客注意力和提高忠诚度的途径。更多的数据表明赞助商为奥运花的大把银子可能越来越不好使了。美国Dynamic Logic公司调查显示,只有25%的美国人、12%的欧洲人非常关注与奥运相关的广告,毕竟人们每天处于信息过剩的环境中。


  奥运是一付妙药,但并不包治百病


  虽然奥运会还有一年才来临,但奥运经济争夺战已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热闹的背后我们又能看出什么呢?已经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的企业似乎都有点“沉默寡言”甚至“按兵不动”,让人着急;没能获得“入场券”的企业却“活泼好动”、“上下求索”,慌乱异常。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奥运营销确实是一副妙药,但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显然,它不会让所有的病能够药到病除,也不会让刚出生的婴儿立马行走、让小孩立马快跑、让成人立马跑过刘翔。


  即使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的企业,也不是拿到“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等称号就完事大吉,就可以做千秋大梦了。有的企业虽然看上去也在忙忙碌碌,但由于它们相应的市场开发计划像在梦游,那是另一种形式的千秋大梦。

  TIPS:

  经济奥运数字表:

  1,选手报名人数

  截至目前,已经有64家企业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各类合作伙伴,这其中有36家是中国企业。

  2,往届经济奥运出色选手摘录:

 1979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1980 第22届奥运会  1996 亚特兰大奥运会 
 富士胶卷  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
组委会希望柯达公司赞助500万美元,把同行业惟一的赞助权拿走。柯达自恃是行业老大,讨价还价,双方迟迟没有达成协议。正寻求海外扩张机会的富士主动出击,积极申请参加赞助,甚至把赞助费提高到700万美元,获得了奥运会独家赞助权。该届奥运会上,富士大出风头,销量激增,给柯达以重创,并借此成功地打开了美国市场。 与可口可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营销战。由于百事可乐更为出色,结果名声大振,在那次竞争中盈利超过可口可乐约1/3。 利用其花费巨资拿下的TOP身份为自己当年第三季度增加了21%的盈利,达到9.67亿美元,而百事可乐的同期利润却大幅下降。

  

 

 

相关链接

 

你可以选择回到我的博客首页   

 

 

奥运经济系列3:奥运不是保险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