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特性及应用

(2014-08-07 14:40:44)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hyl-p-HydroKybenzoate  (Ethylparaben)), 别名尼泊金乙酯, 编码为CNSl7.007,INS214。功能作用为防腐剂、抗微生物剂。其性状为无色细小结晶或结晶状粉末,几乎无臭,稍有涩味,对光和热稳定,无吸湿性,熔点116118℃。1g本品约溶于1340ml 25的水、1.4mL丙二醇和100mL花生油。

    制法  由对羟基苯甲酸与乙醇在酸催化下酯化制得。

质量标准

   

   

GB8850-88

JECFA1987

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八版)

含量/%                      

熔点/%

硫酸盐(以SO4计)/%     

对羟基苯甲酸及水杨酸

干燥失重/%                  

灼烧残渣/%                  

重金属(以Pb计)/%        

游离酸(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砷(以As计)/%            

98.0

115-118

0.024

合格

0.5

0.05

0.001

酸度合格

0.0001

99

115-118

-

阴性

0.5

0.05

0.0001

-

0.0003

99.0C9H10O3

115-118

0.024

-

0.5800C2小时)

0.055g

10µg/g

0.55

40µg/g(以As2O3计)

   鉴别方法

    (1)取约0.5g样品(准至0.01g ,加10mLNaOH溶液(40gNaOH/L),煮沸30min,蒸发至约5mL,冷却,加入硫酸(10%m/v )使成酸性,过滤沉淀用水洗至滤液用氯化钡溶液(25%m/v )检验不发生混浊,然后将沉淀物在150 +20C干燥1h,熔点为213-217

    (2)0.05g样品(准至0.01g ,加5mLNaOH溶液(40gNaOH/L),置于沸水浴加热5min,加6mL硫酸溶液(10%m/v,冷却,过滤加5mLNaOH溶液(80gNaOH/L)到滤液中,温热至500C,然后加入5mL碘溶液(12.7g/L),出现碘仿的臭味,接着生成沉淀。

    

    l. 使用注意事项

    (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于1923年被建议作为食品和药品的防腐剂。自从苯甲酸钠大量投产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使用大量减少。对-羟基苯甲酸酯的特点是毒性较苯甲酸等低,抗菌作用与pH无关,但水溶性较低和具有特殊的气味,使其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有局限性。

(2)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性质与烃基有直接的相关性,见下表: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对羟基苯甲酸庚酯

小鼠口服LD50/g·[kg(bw)]-1

抑菌效果(苯酚抑菌效果的倍数)

熔点℃

在酒精听溶解度/g·(100mL-1

25对水溶解度/g·(100ml-1

80对水溶解度/g·(100ml-1

pKa

8

3

127-128

-

0.02500

-

8.17

5

8

116-117

75

0.07500

0.86

8.22

6.3

17

96-97

95

0.0500

0.30

8.35

13.2

32

69-69

210

0.0170

0.15

8.37

-

-

48-48.6

-

0.1379

-

8.27

-羟基苯甲酸酯类,随着R基团的增大,其毒性降低,抗菌性增高,水溶性减小(脂溶性增大)。而异丙酯、异丁酯的毒性分别比正丙酯和正丁酯的毒性要大。

    (3)由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水溶性较低,使用时通常先将它们溶于氢氧化钠、乙酸或乙醇溶液中。对-羟基苯甲酸钠的水溶性增高,但贮藏稳定性降低。

    (4)许多国家允许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正丙酯、丁酯作为食品防腐剂。美国多使用丙酯,  日本多使用丁酯。一般都是将不同的酯类混合使用,也可与苯甲酸等混合使用,取其协同作用,以提高防腐效果。

    (5)-羟基苯甲酸酯类除对真菌有效外,由于它具有酚羧基,所以抗菌性能比苯甲酸、山梨酸都强。它的抗菌作用在pH48的范围内均有很好的效果。

    (6)-羟基苯甲酸酯的作用机制基本类似苯酚,它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蛋白质变性,并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

    (7)-羟基苯甲酸在脂肪制品、乳制品、鱼肉制品、饮料、糖果中均有应用。由于它在较高温度下可明显地感觉出其气味,因此要求其在成品中的浓度一般在0.05%以下。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实际使用参考:

我国台湾省<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1996) 规定: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酯、丁酯、异丙酯、异丁酯,以对羧基苯甲酸计总的最高使用量:酱油,0.25gkg以下;醋、碳酸饮料,0.1gkg以下;水果及果蔬的外皮,0.012gkg以下。并且规,定:对-羟基苯甲酸的酯类可以混合使用,但不得与其它防腐剂混合使用,在混合使用时,要按对羟基苯甲酸的总量计算,不得超过标准。

    日本规定: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酯、丁酯、异丙酯、异丁酯,按对羟基苯甲酸计,最高使用量:酱油,0.25gL;水果辣酱油,0.2gL;醋,0.1gL; 清凉饮料、果味露,0.1g/L;水果、蔬菜表皮,0.012gkg


 

 若您对上述文章中相关技术问题需要交流、合作,可与我们研究组联系(hgh@ecust.edu.cn,18918830973http://blog.sina.com.cn/huguohu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