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腐剂的正确使用
对于不同食品有不同的保藏要求,应选用相应的防腐剂以达到防腐目的。使用防腐剂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所用防腐剂的抗菌谱,最低抑菌浓度和食品所带的腐败性菌类,做到有的放矢。
2.了解所用防腐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pH条件等,以便正确使用。
3.了解食品加工、贮藏条件、期限和在这些过程中对防腐剂效果的影响,以便使防腐剂始终有效。
另外,防腐剂的应用应掌握以下影响效果的几个因素:
1.pH与水分活度
在水中加入电介质或可溶性物质,并达到一定的浓度,使水分活度降低,这样也对防腐剂有增效作用。一般细菌生存的水分活度在0.9以上,霉菌在0.7以上,所以水分活度高,大多数细菌才能生长,因此,降低水的活度对防腐也是有益的。
pH、水分活度与防腐剂的联合效应,可以用“栅栏原理”形象地描述,即使其中任何单独的一个不能足够地抑菌,但若以足够的数量和浓度共同作用于基质,就能一起防止微生物的生长。
2.溶解和分散
另外,要注意食品中不同相中防腐剂的分散特性。如在油与水中的分配系数,这点对于高比例油水体系的防腐很重要,例如,微生物开始出现于水相,而使用的防腐剂却大量分配在油相,这样,防腐剂很可能无效,在这种情况下要选择分配系数小的防腐剂,并采用合适的工艺起最佳效果。
3.防腐剂的抑菌范围及配合使用
在防腐剂混合使用中,可能有三个效应使抗菌作用发生变化:①增效或协同效应;②增加或相加效应;③对抗或拮抗效应。
相加或增加效应是指各单一物质的效果简单地加在一起,增效或协同效应是指使用混合防腐剂的抑菌浓度比各单一物质的要求低,对抗或拮抗效应是指增效效应的相反效应,即使用混合防腐剂的抑菌浓度要高于单一物质的浓度,前两种效应是我们所需要的,后一种效应是我们要防止的,在混合防腐剂的使用中,一般是同类型防腐剂并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不同类型防腐剂并用的成功实例不多,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有机酸中加如异丁酯、葡萄糖酸和抗坏血酸对防腐剂有增效效应,金属盐类中重金属盐往往具有增效作用,而轻金属盐中有些对防腐剂有拮抗作用,如CaCl2能轻微地减弱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抗菌效果,将具有长效作用的防腐剂如山梨酸等和具有作用迅速而耐久性较差的防腐剂如过氧化氢等混合使用,能增强防腐剂的作用,这样的防腐剂能确保迅速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并能防止其再度大量繁殖。
要注意以上的三种效应对不同微生物也可能不一样,例如硼酸与一些防腐剂共同使用对真菌具有增效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作用反而明显减弱。
二、防腐剂与其它方法的结合
1.防腐剂与加热方法的结合
2.防腐剂与冷冻处理相结合
三、其它因素对防腐剂作用的影响
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原料和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影响,食品中的某些组分如香料、调味剂和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或者某些组分能选择性地与防腐剂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这样会不同程度影响防腐剂的使用效果。
食品成分中对防腐剂具有普遍影响的就是食盐、碳水化合物和酒精,它们都可以降低微生物中酶的活性,以上两点也有助于防腐,然而食盐也可以改变防腐剂的分配系数,使其分布不均匀。因而可能对防腐作用产生不利影响,碳水化合物中的糖,本身是一种微生物的营养源,在浓度合适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但糖类对分配系数的影响一般比食盐低,酒精在较高浓度是杀菌剂,在低浓度时有抑菌效果,一般酒精能增强防腐剂的作用。
要特别注意,食品中的成分与防腐剂起化学反应,这可能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或产生副作用,例如SO2和亚硫酸盐与食品中的醛、酮和糖类反应,亚硝酸盐可能生成毒性较大的亚硝胺。所以,使用防腐剂时要先查阅有关的资料。
防腐剂还会被食品中的微生物分解,尤其是有机防腐剂,它甚至可能成为微生物的碳源,如山梨酸能被乳酸菌还原成山梨酸醇,所以使用不当,防腐剂不但无效,还可能被微生物所利用。
总之,食品中的微生物一旦开始作用,即使加入了防腐剂制止了腐败变质,也无法使食品恢复到感官上的新鲜状态。因此,无论防腐剂如何有效,一定要使食品一开始加工就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卫生条件之下,这也是防腐剂使用的原则之一。
四、防腐剂的应用实验
防腐剂的使用有许多要求、条件和配合手段,所以在具体实施中,都要根据食品卫生要求首先进行防腐实验,实验一般分为两步:
1.营养性培养基实验
防腐剂的杀菌力表示方法,主要是用石碳酸系数,即以石碳酸的杀菌力为1,其他防腐剂与其对比,则可得石碳酸系数,系数越大则杀菌力越强,抑菌力测定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微生物学方面的有关资料。
实验室条件下的培养基实验有很高的精确性,但在实际中它只能作为指南,因为食品中防腐剂所起的效果,是这种实验所无法模拟的,此外,各种食品决不会如培养基那样“理想污染”,所以,防腐剂的真正效果要用实际试验。
2.实际实验
若您对上述文章中相关技术问题需要交流、合作,可与我们课题组直接联系(hgh@ecust.edu.cn,18918830973,http://blog.sina.com.cn/huguohua)
(如要将该文粘贴和转载到其它媒介上使用,请尽量先获得我们课题组的同意,不经同意随意转载尤其是用于媒介商业目的的、不署单位及作者名字的,我们将保留以法律起诉侵权媒介的权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