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确考试的性质和目的:
要命制的试题属于什么样的考试,是平时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是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目的是为了检测诊断,还是为了选拔等,都必须首先明确,以便很好地把控命题的水准。
2.制定命题计划书:
要对全卷有个整体计划,需要制定出考试性质、考试目的、知识能力目标、试卷整体构想、试卷结构、题型、数量、基本考点等,为后续的命制试题做准备。
3.编制命题分项细目表:
分项细目表是命题的“大纲”。编制分项细目表,需要把每个题的题号、考查内容、能力考点、题型、认知能力层级、分值、预估难度等全部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作为命题的依据。后期命题时,严格按照分项细目表的要求去命制全卷。
4.搜集材料:
按照分项细目表的要求,首先搜集各个试题需要的背景材料、阅读材料、图表等素材。试题材料的搜集,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思想价值是否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材料内容是否适宜考生阅读,文本是否文质兼美,语言是否规范经典,篇幅长段是否合适等因素,也可以根据命题的需要,对所选的材料做一定的修改。
5.编制试题及参考答案:
按照分项细目表对每一个题的要求,分别精心编写各部分不同试题,客观性试题要表述严密、答案唯一;主观性试题既要有开放性,又要放中有收,不无边际的发散开放。然后,精心编制整合全卷试题,再做出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要有答案示例。
6.审查修改筛选:
命题人或审题人一一审查题目,看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与多项细目表的要求一致,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等,根据审题结果,或更换试题,或重新筛选,或反复修改。以此往复,直至满意。
7.试答全部试题:
可让审题人或其他人试答一遍全部试题,检验试题的科学严密程度及难易度。再根据试答结果调整试题内容。
8.制定评分标准:
试题最终确定后,要制定好评分标准。分值大的主观试题,如何分点或分步评分;开放性试题,如何采意赋分,都要有详细的标准。
9.积累实测数据:
考试结束后,及时收集考试成绩与各种资料,积累难度、区分度等需要的数据,进行试题分析,为以后的命制试题提供借鉴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