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藤忠雄与震旦博物馆改建两则

(2012-03-22 16:20:05)
标签:

安藤忠雄

震旦博物馆

文化

分类: 论建

1.照片一瞥

居于沪上却有一段时间没有去过外滩和陆家嘴了。所以,猛然在《东方早报》上看到安藤忠雄的名字和一张改建项目的照片,第一时间是回想——这个建筑在哪里?改建前是什么样子?当知道是在黄浦江的对岸时,竟然一时不敢相信。

http://s9/middle/56b3beb7hbbc2ab73dba8&690

震旦博物馆外观(来源:东方早报)

http://s2/middle/56b3beb7h792d12772921&690

改建前面貌(来源:Google Earth)

首先不敢相信的下面的古典式柱廊不是30年代的老房子,而是新世纪曾经流行的“欧陆风”。虽然檐口的不贯通和整体组合的片段化特征显然不是老房子常用的处理方式,也让我疑惑。虽然记得那金光闪闪的幕墙和上面大大的英文字母,却既不知道“AURORA”对应中文的“震旦”也并没有对大楼入口处的“欧陆风”柱廊留下什么印象。

如果不同时代风格、不同形式系统之间的并置被称为“拼贴”的话,那么有些“拼贴”让两者之间互相冲突,每一方都要压倒对方,于是永远处在一种让人觉得扎眼的状态;有些“拼贴”两者相安无事,但也较少对话,改造前的那个六层小楼就是这个样子;而震旦博物馆却由于拼贴的差异而将两个部分的特征清楚明确地凸显出来,下部的复杂衬托出上部几何形式的体量感和简约的力量,而正是上部的简约让下部的线脚装饰成功避免了“欧陆风”容易给人的浮华之感。

檐口的错落恰好成为了使上部方形玻璃体量在形式上与下部原有形式脱离获得漂浮感的媒介,与券柱式的沉重感恰成对照。“上浮下坚”其实不仅仅属于东方建筑而是不同文化的一种共通经验。

媒体将其解读为“珠宝盒”不知是否是安藤的本意,但这个名字还是耐人寻味的。博物馆和珠宝盒一样,都是承载历史文化珍宝的容器,珠宝盒如果炫到让观众几欲买椟还珠便太过,如果粗糙随意则埋没了珠宝的光芒。平实内敛却又耐得住细细品味的“珠宝盒”才能够为“珠宝”提供有尊严的安身之处。

安藤忠雄的建筑构思往往能够统率建筑的外部形式和室内空间秩序。从室内的一些照片和文字介绍来看,安藤对室内空间的改造和重新组织所做的考虑精心而完整,可惜对于没到过现场的我来说,尚无更多信息对其进行细细品味。

安藤的广受瞩目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也与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安藤的建筑也像他曾经从事的拳击运动一样,看似直接质朴,背后却处处隐藏着精准。

(《东方早报》2012227日,刘涤宇)

2.身临其境

当写出上面的文字二十多天之后,终于有闲暇进入博物馆身临其境地参观。

我从面向黄浦江的大台阶进入博物馆的二层,但今天的主要展览——宝格丽珠宝展却是从一层开始的。期待在入口的大厅里找到安藤忠雄修改过的痕迹,可惜很难找到。大厅核心位置的楼梯采用的是欧陆风的花瓶式栏干,上面的天窗也看不到任何安藤的影子。下到一层同样是如此。于是对这个项目的室内空间不再抱期望,把注意力放在了珠光宝气的金银宝石上面。

参观完下面的两层,在从二层开始向上的楼梯中发现了安藤的力量。楼梯位于展厅的一个角上,看起来每层形状相似,但仔细观察,发现不同层的位置有很多微妙的差别。

http://s9/middle/56b3beb7h792d147303f8&690

连接二至六层展厅的楼梯

http://s13/middle/56b3beb7hbbc2d52b0f6c&690

楼梯局部

密而细的竖向不锈钢杆件构成的栏杆延伸到地坪的标高,而横向金属线条(这种材质也在外立面上得以采用)则形成地板和下层天花高度之间的质感。楼层平面细部向里收出一个线脚,这种方式也完整延伸到楼梯底部的处理上。

楼梯的下面几层主要依靠人工照明,在向上行进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发现越来越亮,自然光一点点取代人工照明充满了梯井空间。终于到了足够亮的第五层,带型的大玻璃把黄浦江对面的外滩景色尽收眼底。于是也明白玻璃幕墙的一些细部变化其实与内部的空间体验是紧密结合的。

http://s1/middle/56b3beb7hbbc2e0ad63f0&690

从五层大玻璃窗望外滩风光

除了楼梯空间外,安藤在展厅的第三层和第四层做出了一个带有鲜明个人标签的吹拔空间,其中,微拱形天花、素壁和简化到极致的玻璃栏板呈现出形而上色彩。可惜的是,或许因为三层的展览内容原因,这个吹拔空间的底部,也就是三层楼面与这里的关系足够消极。

http://s1/middle/56b3beb7hbbc2e9d08cf0&690

四层望吹拔空间

展品中,东汉玉人的极少气质虽与安藤差别很大但却遥相呼应,而人间烟火气浓厚的唐三彩却与其形成并不冲突的反差。

http://s7/middle/56b3beb7hbbc30297ff76&690

东汉玉人

http://s12/middle/56b3beb7hbbc3085df6bb&690

唐三彩

这个改造项目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或许并不起眼,但其与我们日常从事的项目条件有颇多可比性,在限制颇多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切入点并从顽强切入中获得自身的品质,值得深思。

刘涤宇补记于20123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