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被忽略的军营——《宋代开封研究》读后

标签:
北宋开封久保田和男文化 |
分类: 杂记 |
在自己对北宋东京从另一个角度做了考察且有些成果的基础上,读久保田和男先生的《宋代开封研究》,很有感触。
以前读过久保田和男先生的一些单篇论文,总的印象是受到空间生产这类的思路影响很大,视 点常常集中在中国古代社会运作、政治运作与空间运作的关系。里面有洞见但也常夹杂着过度解读。但这本书的质量超过以前看到的几篇单篇文章(有一篇作为附论 收入本书了),而且可以了解到,以前看到的关于“玉清昭应宫焚毁”等个案分析文字在他的这个理解框架之中,意义也便有所增强。
这本书是久保田先生的博士论文,不是对北宋东京各个方面无巨细的描写,而是选择一个切入角度深入进去。“禁军”便是他最重要的切入角度。
北宋东京屯驻重兵,据久保田研究,最多时禁军及其家属接近90多万,占据东京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只从《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来讨论 的庶民生活空间只能代表东京普通城市空间的一部分,而比里坊制封闭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军营是东京城市空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其实是可以想像的,但似乎 较少进入前代史家的视野。这个切入点本身就是本书最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者涉及到“唐宋城市革命”的问题,但并不以开封而是以洛阳为实例。后唐的诏书我也注意到过,但并未注意文中提到的唐末张全义在洛阳废地进行 农业开发的历史。而后唐明宗时期禁军重要性增加成为五代后期到宋一直以开封为都的重要原因,而禁军是开封城市空间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以往对真宗年间的编户资料显示东京城西部各厢编户数连东部的零头都不到感到诧异,《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居于西部但书中却对东部浓墨重彩 西部草草掠过也有些不可思议。但把这解释成军营的所在却合乎情理。而宋朝一带编户人数一直增加,但禁军却在中期以后有所减少,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后大规模削 减。因此在人口总数的统计上,久保田先生认为宋代东京总人口高峰期在太宗真宗年间,以后庶民人数增加比不上禁军人数的减少。并提到了废弃军营的问题。这些 都很有见地。
把神宗年间禁军的削减与神宗重修东京外城相联系也颇有见地。有宋一代几乎每个皇帝都修过外城,但神宗年间动作之大是历代都比不上的。但久保田先生根据认为都城威仪意义要大于实际防御意义,这一点我有所保留。
北宋东京夜禁问题与“唐宋城市革命”相联系。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发现所谓宋代中期以后无夜禁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对他说的因为军 纪废弛所以后期夜禁执行不力我仍有保留。因为很多文献证据未必指的是平日的正常情况,徽宗年间从冬至到上元东华门以北都不禁夜,所以《铁围山丛谈》里马行 街直到四更以及《东京梦华录》中三更后尚有提壶卖茶当是这个时间段的特殊情况,而非久保田先生认为的军纪废弛的结果。
这本书也告诉人们,无论做得怎么滥的题目,换个角度,往往会豁然开朗。
http://s6/middle/56b3beb7haccc2b0b5dd5&690
以前读过久保田和男先生的一些单篇论文,总的印象是受到空间生产这类的思路影响很大,视 点常常集中在中国古代社会运作、政治运作与空间运作的关系。里面有洞见但也常夹杂着过度解读。但这本书的质量超过以前看到的几篇单篇文章(有一篇作为附论 收入本书了),而且可以了解到,以前看到的关于“玉清昭应宫焚毁”等个案分析文字在他的这个理解框架之中,意义也便有所增强。
这本书是久保田先生的博士论文,不是对北宋东京各个方面无巨细的描写,而是选择一个切入角度深入进去。“禁军”便是他最重要的切入角度。
北宋东京屯驻重兵,据久保田研究,最多时禁军及其家属接近90多万,占据东京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只从《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来讨论 的庶民生活空间只能代表东京普通城市空间的一部分,而比里坊制封闭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军营是东京城市空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其实是可以想像的,但似乎 较少进入前代史家的视野。这个切入点本身就是本书最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者涉及到“唐宋城市革命”的问题,但并不以开封而是以洛阳为实例。后唐的诏书我也注意到过,但并未注意文中提到的唐末张全义在洛阳废地进行 农业开发的历史。而后唐明宗时期禁军重要性增加成为五代后期到宋一直以开封为都的重要原因,而禁军是开封城市空间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以往对真宗年间的编户资料显示东京城西部各厢编户数连东部的零头都不到感到诧异,《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居于西部但书中却对东部浓墨重彩 西部草草掠过也有些不可思议。但把这解释成军营的所在却合乎情理。而宋朝一带编户人数一直增加,但禁军却在中期以后有所减少,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后大规模削 减。因此在人口总数的统计上,久保田先生认为宋代东京总人口高峰期在太宗真宗年间,以后庶民人数增加比不上禁军人数的减少。并提到了废弃军营的问题。这些 都很有见地。
把神宗年间禁军的削减与神宗重修东京外城相联系也颇有见地。有宋一代几乎每个皇帝都修过外城,但神宗年间动作之大是历代都比不上的。但久保田先生根据认为都城威仪意义要大于实际防御意义,这一点我有所保留。
北宋东京夜禁问题与“唐宋城市革命”相联系。在没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发现所谓宋代中期以后无夜禁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对他说的因为军 纪废弛所以后期夜禁执行不力我仍有保留。因为很多文献证据未必指的是平日的正常情况,徽宗年间从冬至到上元东华门以北都不禁夜,所以《铁围山丛谈》里马行 街直到四更以及《东京梦华录》中三更后尚有提壶卖茶当是这个时间段的特殊情况,而非久保田先生认为的军纪废弛的结果。
这本书也告诉人们,无论做得怎么滥的题目,换个角度,往往会豁然开朗。
http://s6/middle/56b3beb7haccc2b0b5dd5&690
前一篇:中国古代城市·危机处理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