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圃——苏州行记之二

标签:
苏州园林艺圃文化 |
分类: 杂记 |
艺圃因为小,所以在里面转一圈很容易记住其布局。除了两跨宅院外,有主景区中部围绕水池形成的水院、假山后面地山景以及西南角由高墙围起来的墙院(浴鸥院)。其中我认为墙院特色最突出。
http://s13/middle/56b3beb7ha7020057f1fc&690
墙院最大的特征是墙足够高,高得把天空推向了远离人的位置。墙远远超出了习惯的限度,所以成了这个院落最具有统治性的要素。高墙上尺度正常的月洞门也因此具有鲜明的几何特征,并无可争议地成了景观的中心。
http://s3/middle/56b3beb7ha7021d988f42&690
墙院的几个门门口都有太湖石屏障。月洞门前这个,不规则形与月洞门的几何形却也相映成趣。
http://s6/middle/56b3beb7ha70221d3fe65&690
墙院的另一个小门。门小,门与太湖石之间的缝隙更窄,必须侧着身才能勉强进出。
http://s11/middle/56b3beb7ha7021910eaea&690
从门内向外看。
http://s1/middle/56b3beb7ha7023c383670&690
水院中心的水池略呈方形,尤其是北面的岸线,以开敞的延光阁为边界勾勒了一条笔直的岸线。
http://s14/middle/56b3beb7ha702464af4ad&690
水院中的亭子。
http://s12/middle/56b3beb7ha702376443bb&690
从水院看假山和墙院。上一篇GK同学提醒,假山在80年代大修时改变了原来以土山为主的格局。
http://s2/middle/56b3beb7ha70277cfd301&690
假山后面通向墙院的小路。两边的假山石足够高以致对行走其间的人的身体构成挤压。
http://s2/middle/56b3beb7ha70288c74e71&690
两跨宅院的主厅堂都在维修,看一看旁边的院落一角。
http://s16/middle/56b3beb7ha7029058a18f&690
这是艺圃的主景区和东门之间的巷道,藤蔓和石笋似乎都是较近的整修。
我觉得比起苏州其他古典园林,艺圃不仅容易相对明晰的复述,其几何性也相对明显。无论是高墙上的月洞门及门内的直桥,还是延光阁与水面的直线交接。在以工巧和反复为特色的苏州园林中,直截了当有时会获得出人意料的力量。
http://s13/middle/56b3beb7ha7020057f1fc&690
墙院最大的特征是墙足够高,高得把天空推向了远离人的位置。墙远远超出了习惯的限度,所以成了这个院落最具有统治性的要素。高墙上尺度正常的月洞门也因此具有鲜明的几何特征,并无可争议地成了景观的中心。
http://s3/middle/56b3beb7ha7021d988f42&690
墙院的几个门门口都有太湖石屏障。月洞门前这个,不规则形与月洞门的几何形却也相映成趣。
http://s6/middle/56b3beb7ha70221d3fe65&690
墙院的另一个小门。门小,门与太湖石之间的缝隙更窄,必须侧着身才能勉强进出。
http://s11/middle/56b3beb7ha7021910eaea&690
从门内向外看。
http://s1/middle/56b3beb7ha7023c383670&690
水院中心的水池略呈方形,尤其是北面的岸线,以开敞的延光阁为边界勾勒了一条笔直的岸线。
http://s14/middle/56b3beb7ha702464af4ad&690
水院中的亭子。
http://s12/middle/56b3beb7ha702376443bb&690
从水院看假山和墙院。上一篇GK同学提醒,假山在80年代大修时改变了原来以土山为主的格局。
http://s2/middle/56b3beb7ha70277cfd301&690
假山后面通向墙院的小路。两边的假山石足够高以致对行走其间的人的身体构成挤压。
http://s2/middle/56b3beb7ha70288c74e71&690
两跨宅院的主厅堂都在维修,看一看旁边的院落一角。
http://s16/middle/56b3beb7ha7029058a18f&690
这是艺圃的主景区和东门之间的巷道,藤蔓和石笋似乎都是较近的整修。
我觉得比起苏州其他古典园林,艺圃不仅容易相对明晰的复述,其几何性也相对明显。无论是高墙上的月洞门及门内的直桥,还是延光阁与水面的直线交接。在以工巧和反复为特色的苏州园林中,直截了当有时会获得出人意料的力量。
前一篇:假山之眼——苏州行记之一
后一篇:流光铄金:与上海音乐厅有关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