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光灯边缘,或之外

(2010-01-24 20:36:32)
标签:

2009

建筑

人物

文化

分类: 论建

T+A2009建筑年度人物点评

聚光灯边缘,或之外

召集人:刘涤宇

《时代建筑》01/2009

在经历了2008年的悲喜交集之后,2009年,我们的关注转向聚光灯边缘,或之外。

边缘往往不是一种寂寞,而是一种安心,一种沉默中的努力。冯纪忠先生德高望重,名满天下,但并不处在任何时代聚光灯的中心。所以,他得以终生坚持独立思考,以杰出的学养和人格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学子。当经历过建筑设计领域一次次时尚来了又去,回头再看方塔园,更知道对建筑本体坚持的可贵。

同样在2009年逝去的李大夏教授,多年来一直默默工作着。他翻译介绍查尔斯·詹克斯的《后现代建筑语言》和《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是80年代最早对国外理论思潮的同步译介,使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同一时代世界其他地方的同行们的各种思考,避免辗转传播的以讹传讹。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他多年的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工作成绩。

刘克成教授2009年有两项作品入选建国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是对他多年默默扎实工作的肯定。眼界扩展到全球,根系深植于本土。中国建筑就是在这些默默工作的人的支撑和推动中逐渐进步。

边缘也意味着承受。我们2007年曾经点评过来自台湾的谢英俊建筑师,当时他的乡村建筑工作室遇到了各种困难。两年后,条件并没有太多改变,但谢英俊建筑师在这种重重困难下却成功地做了很多,尤其是在大陆汶川地震和台湾风灾之后的家园重建上。

这里也有些人,在过去某个时间段,也曾经在聚光灯的中心受到关注。张在元博士20多年的建筑生涯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曾经风光无限,曾经光环黯淡,但他一直在坚持走着。2009年,不是因为建筑,而是因为不幸遭遇而被社会关注的他,想象的翅膀也许仍在飞着,但已经无法让我们知道了。

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军2009年保护了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免于拆迁。而这种舆论、公众和决策方的互动,一方面越来越多地成为建筑遗产保护活动的一种积极模式,另一方面,对公众的保护观念和保护意识也是有效的启蒙。同时上海等地发生的其他建筑遗产保护事件所体现的互动机制和结果都不尽相同。而这些事件却让建筑遗产保护从聚光灯之外逐渐进入公众的关注范围。

2009年城市笔记人的博客《城市笔记本》和他的豆瓣空间以深厚的知识积累和轻松的文笔受到重视。而他关注的重点在于建筑思想的聚光灯之外,也就是纷繁复杂的时髦话语后面相对稳定的知识积淀。他曾经说过,选择与时代保持距离也是一种大学的存在方式。甘于寂寞的多年潜心阅读是城市笔记人敏锐洞察力的基础。2010年《城市笔记本》博客有望成为《建筑师》杂志的固定专栏。这将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建筑学术期刊的一次有益互动。

聚光灯中心的风光总是有限的,有时候,把注意力转移到聚光灯边缘,或之外,或许能够发现支撑中国建筑学整体专业水准的脊梁。

T+A2009建筑年度人物:

冯纪忠:(杂志头版回忆文章,点评略)

谢英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特邀点评人:阮庆岳)

张在元:长江水晶宫的三个侧面(特邀点评人:刘涤宇)

刘克成:上下之间、东西之间(特邀点评人:戴春)

王军:梁思成故居保护的悲喜剧(特邀点评人:张松)

李大夏:记忆点滴(特邀点评人:余巨鹏)

城市笔记人:回到经典、回到田野(特邀点评人:刘涤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