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论建 |
几天后,消息传来,清华的方案中了标。
其实我觉得这也不算什么特别差的选择。虽然只有效果图而没有其他图纸和对于思考过程的阐述,但因为这次投标的主要问题是新旧关系问题,看鸟瞰图基本就能够明白作者们的想法。
从投标的几个方案来看,处理新旧关系有几种方式。
第一种是延续原有秩序,就是清华方案的思路,现代集团可能也是这种思路但实际效果是否达到有疑问。
第二种是新旧建筑在一起构成新的秩序。最简单的做法是延续原有轴线。几乎所有方案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同济的方案最大的问题是把一个最不适合做成对称形体的建筑方式搞成了对称的。河北院的方案轴线突出,但新旧之间体量关系其实没有什么特点,建成后空间关系和清华方案相似。斜坡形处理没有很出彩却给附近地段的城市设计出了不少难题。日兴的方案强调对比倒是未尝不可,但新旧建筑无论体量大小还是高度都相似,对比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关系也不理想。
其实“新旧建筑在一起构成新的秩序”这种思路中,西南院和天大的方案做得还算成功。轻与重,横与竖,新旧完全不同但共同组合成一个整体。可惜西南院的方案与浦东城市规划展览馆过分相似,天大方案突出回纹的侧立面效果图有失水准。
所以,虽然我不太喜欢清华方案的处理方式,但由这个方案中标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这个方案最扎眼的不成功在把连接体造型缩小了放在入口处,想要元素协调,结果有失大气。
但我觉得,真正优秀的方案应该是超越了我们在上面分析的这些要素,在另一个层次上实现新旧之间的不必削足适履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