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程序.选择

(2006-04-20 13:34:48)
分类: 论建
书法.程序.选择
无意中拾起以前的唐楷字帖端详了一下,感慨于先民与审美相关的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汉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骨子里面。
从类型的观点来看,汉字很多字的原形是对称的,如“天”“山”“東”等字。最初造字者肯定是按照对称思路设计的这些字形。
然而,当中国文字及书法最终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是汉隶还是唐楷,这些字都呈现了不严格对称的形态。这可以理解为“书写”作为一种行为在文字的原型之外附加了很多其他的特征。比如毛笔的特点,右手执笔书写为主而潜移默化形成的左右写法的差异。在这些的影响下,长期的积淀形成了这样的书写形式。
最终选择藏锋而非露锋为主的书写方式,当然存在文化审美习惯选择的原因。
从书法里,我们看到的有功能、技术、文化选择等若干因素对其最终形式的影响,而这一些的选择之后,形式便得以呈现。这里面其实并不存在矫饰,或人为美化形式的成分,每一处的运笔其实都是书写这种操作所要求的。
三句话不离本行,从这些联想到了建筑。我们现在似乎在“精英”圈子里面,对西方建筑的手法的直接借鉴或抄袭已经不再令人感兴趣,转而学习程序,学习根据外界条件和一定的程序再加上必要的选择而自己生成建筑形式。然而,在最终落实到建筑形式的层面之后,仍然摆脱不了“学习或借鉴”的影子。因为我们用的程序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艾森曼式或MVRDV式的,我们的选择也同样。
通过谈书法,我想说的是,虽然还没有找到,但我想我们必然存在扎根于我们文化中的程序,以及相应的选择方式。这比矫饰的风格主义或符号主义的“民族形式”要本质的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毕竟是书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