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祐皇太后孟氏靖康二年二月下旬是如何逃離城外瑤華道觀入住延寧宮的?
(2023-08-25 16:43:24)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宋史·后妃·哲宗昭慈孟皇后傳》:
靖康初,瑤華宮火,徙居延寧宮;又火,出居相國寺前之私第。金人圍汴,欽宗與近臣議再復后,尊為元祐太后。詔未下而京城陷。時六宮有位號者皆北遷,后以廢獨存。張邦昌僭位,尊后為宋太后,迎居延福宮,受百官朝。胡舜陟、馬伸又言,政事當取后旨。邦昌乃復上尊號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簾聽政。
從史書記錄來看,好像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一個被廢幽居道宮的前朝皇后,出入其實並不自由。與孟氏同年被廢居瑤華宮的還有一個王妃,罪名是因與使臣通姦而欲謀害親夫。當日朝廷的處置使使臣被凌遲處死,而王妃則是入居瑤華道觀。可見,瑤華道觀關押朝廷女性重案犯的監獄。那麼,孟氏如何得以離開瑤華道觀而入居延寧宮的?
據徐夢莘《三朝北盟彙編》靖康二年四月卷下記錄,孟氏之所以被釋放並入居瑤華道觀事因為簽書樞密院事張叔夜奏請少帝,說虜人作過,縱火城外,大火延吉瑤華道宮,為了安全起見,稍定同意了將孟氏迎至禁宮居住。其大火延及瑤華道觀的日期是二月十八日,孟氏入居延寧宮的日期是二月十八日。張叔夜其奏狀曰:
臣昨奏以瑶華宮,仙師所居。方今日夕,番人下城作過,乞遷入城裏宮觀,庶免不測之虞。得令差官防入延寧宮,今月十八日,瑶華宮仙師般入延寧宮,臣選差幹當官馮子耆、楊大任、使臣毛建管押人兵前去,沿路防,於申時入延寧宫訖,謹具奏知。
不過,這道奏狀應該不是張叔夜寫的。張叔夜因為二月十三日不立異姓為帝,連同秦檜、孫傅一起在十五日前後被金人囚禁在軍營,而且,二月初七日,道君皇帝與寧德皇后被俘囚禁在青城寺,十一日午後,少帝太子趙諶與皇后朱氏也被范瓊拘送至金軍前。那麼,張叔夜既然早已被俘入軍營,又是誰下令將孟氏釋放並送入禁宮居住?
邵博溫謂群臣迎請孟氏入居禁宮之群臣又是誰,則沒有明確的說法,因為當時不肯降金的大臣與士大夫要么離開了京師,要么便成了留守司的書吏。孫傅被俘入金軍營後,就將留守司職事委託給了王時雍與開封府尹徐秉哲。趙鼎《辯誣筆錄》則暗示接孟氏入居延寧宮的是王時雍、徐秉哲,而主其事者則是兵部尚書呂好問兄弟。趙鼎說:
二月初,天地大變,六宮、皇族相繼取詣軍前。一日,宋退翁(宋齊愈)、胡明仲過延,真率餘同見府尹(王時雍時任開封府尹)。時有金使二人來府中催促應副,退翁密謂餘曰:“瑤華(指元佑皇后孟氏)當祝尹深藏之,以備垂簾,待元帥之歸。”餘曰:“何人可托?須有力量可保者。”退翁曰:“戚裏王某詵之子,內侍則邵成章。”既見尹,適金使在坐,不容交談。退翁於掌上書“瑤華”二字,憑尹書幾,展手示之,尹曰:“何為?”退翁曰:“藏之。”尹良久乃悟,曰:“會得,會得。”是日晩,退翁作劄子,詳言其事,托余達之于尹。瑤華舊在州北,城破遷之延寜宮,未幾延寜火,尹議密歸之孟氏私第,不欲在士庶之家也。其後,迎入禁中垂簾,以待元帥之歸。其謀實始於此。逮邦昌入城,士大夫亦以此議誘之,故邦昌敢任其責。
三月末間,金人漸次引去。一日,舊同官呂言問[1]見訪,云朝廷議迎請元佑后歸禁中,家兄令言問與孟氏議定。兄舜徒(呂好問字舜徒)也,言問與孟氏親,故舜徒委之言問,後作《垂簾記》,備見本末。
如果孟氏不是少帝下旨釋放的,則孟氏屬於逃犯,根本無顏垂簾聽政。這個只能說是呂好問兄弟試圖通過孟氏來操控南渡之後朝政的一次成功的嘗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