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同問:何謂也?
(2023-05-30 08:09:35)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教育 |
上面的句子出自知網百優博士論文中的《王荊公易解鉤沉》。文科百優博士論文,是一種神一般的存在,現在國家每年畢業的博士生不下八萬,百萬分之一百,可算是一眾博士生中人中龍鳳了。一旦被選定為百優論文,畢業找工作就不難了。這有點類似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甲一等。但在這個句讀中,這位博士及其答辯教授與評定方的判定顯然有些出人意表。
早些天刷段視頻,偶爾刷到復旦哲學系退休的王德峰老師的一個段子,說當年黃侃帶學生的時候,啥也不教,就拿一部許慎的說文讓其弟子去標點。過了一段時間,弟子把作業交給了黃侃,黃侃接過來並未查閱,而是隨手一扔,隨即又拿出一部未標點的說文,讓弟子回去再次標點。弟子做完後又拿給黃侃,黃侃還是照舊給了弟子一部新的說文,讓弟子回去再標點。之後弟子地三次交給黃侃,黃侃就說,行了,你可以出師了。呵呵,不曉得王德峰教授這個段子的出處,但黃侃作為章太炎的門生,經學中的小學還是有點功底的,還搞了八部書外皆狗屁的論斷以驚嚇世人。不過王德峰話鋒一轉,就回到了復旦的身上,王教授自吹曰:“咱們復旦的同學就是功底好。”
漢儒的章句之學其實也是蠻有道理的,通過精讀原著並予以標點,可以加深對原著的理解,所以,一般學古典文史哲的同學會先從版本校勘標點入手,所謂手自校讎。如果是偶爾的失誤是難免的,但屬於重大失誤的句讀則不可寬恕。自己拿不准的句讀,難道不可以參閱他人的判定?在易經裡,無咎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不需要加“厲”,而且,“夕惕若厲,無咎”的句讀到處都有,這位博士何以會弄出個“夕惕若,勵無咎”來?
此何謂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