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張邦基《墨莊漫錄》“蘇子由在政府”一則,似乎所言乃張浚故父求蘇軾之事

(2023-05-24 12:43:39)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章學成說《五經》皆史也,意思是五經所記皆是當時或前代的史實。梁啟超說小說亦史也,所記的是當時人情世態,所以梁啟超有欲新一國之民必新小說。之後,胡適之就水滸傳、紅樓夢做過一番考證。當然,胡適之自己是沒有時間做考證這麼繁瑣費力之事的,好在胡適之有顧頡剛這樣的學生代為翻翻故紙堆,因此便做出了紅樓夢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做,後四十回是高氏續作的結論。

兩宋之際,學者張邦基寫過一部短篇小說集,叫做《墨莊漫錄》,但四庫館臣將其歸入了子部,不過對於這部子書,四庫館臣認為所記可信度蠻高。裡面的蘇子由在政府一則,似乎與張浚故父張咸元祐五年六年中求官且求舉薦以參與制科考試一事有關。

張咸在蘇軾的老家眉山做過一任縣令,算是與眉山蘇府有點交情,張咸也是四川名士,因此與二蘇結識不足為怪。況且,張浚宣撫四川時,還特地起用了蘇軾的長孫蘇符以及蘇轍的孫子蘇籀為官,也算是世交吧以及隔世報恩吧。

元祐三年張咸參加制科考試,因為文彥博、范純仁等人在太皇太后高滔滔的支持下錄取公然舞弊,因此,張咸、秦觀、趙天樞等人的考試試卷都被論為不合格。為此,趙天樞告御狀,一直搞到了高滔滔跟前,而評張咸試卷為天下第一的開封府尹權知貢舉錢勰也被罪外放。趙天樞後來被禁止參加考試,秦觀則因是蘇軾門生的緣故,得到禮部侍郎蘇軾的推舉,從州學教授任上調到任官職編修。張咸則被發回原籍。過了兩年,張咸來京師調官,翰林學士范祖禹給太皇太后上了一道請求允許張咸這樣的遠方寒士免推入試。這道劄子的寫作時間是元祐五年七月二十二日。結果元祐九年就下詔讓張咸、趙天樞等免舉參試。而元祐五年也是張咸秩滿調官的時間。范祖禹幫忙給寫了劄子,後來張浚在建炎三年四月百拜救了他孫子一名,也算是隔世報恩。但元祐五年之後,張咸便調到華州做了州學教授。也最終心滿意足地離開京師赴任去了。華州是宰相呂大防的老家,所以在元祐四年張咸給呂大防上了一道劄子,但呂大防沒有任何回复。南渡之後,張浚也沒有怎麼提舉呂大防的子孫後裔。當然,張咸的華州州學教授應該是當時的禮部尚書蘇軾安排的。所以後來張浚舉薦蘇符的時候沒有人說啥,但對蘇籀(蘇轍之孫)的任用時,張浚的同年張燾上了一大奏疏,說蘇籀的人品很差。結果蘇籀的官也沒有調成。

張邦基《墨莊漫錄》“蘇子由在政府”是這樣寫的:

蘇子由在政府,子瞻為翰苑,有一故人與子由兄弟有舊者,來干子由求差遣,久而未遂。一日,來見子瞻,且云某有望内翰以一言為助。公徐曰:“舊聞有人貧甚,無以為生,乃謀伐冢,遂破一墓,見一人裸而坐曰:爾不聞漢世楊王孫乎?裸葬以矯世,無物以濟汝也。復鑿一冢,用力彌艱,既入,見一王者曰:我漢文帝也,遺制壙中無納金玉器,皆陶瓦,何以濟汝?復見有二冢相連,乃穿其在左者,久之方透,見一人曰:我伯夷也,瘠羸,面有饑色,餓於首陽之下,無以應汝之求?其人嘆曰:用力之勤,無所獲。不若更穿西冢,或冀有得也。面羸者謂曰:勸汝别謀於他所。汝視我形骸如此,舍弟叔齊豈能為人也?”故人大笑而去。


封建時代做官,都憑關係。所以蘇軾提攜張咸,張咸之子提攜蘇符,這不算什麼稀奇古怪之事。畢竟是皇帝家天下的時代。蘇符也很優秀。至於張咸,一舉中元豐二年科舉,後來參加研究生考試初試成績由是天下第一,也夠優秀的。六年之後再次得到參加研究生考試的機會,又是第一名,所以,蘇軾任用一名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全國考研狀元去做陝西華縣中學的教師不算違規。當年的研究生,三年才招兩三人,不容易的。當然,歷史上最出名的制科考生是漢武帝時期的董仲舒同學。他的《天人三策》至今還是中學生讀本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