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儒魏了翁為何寫信給名相曾公亮四世孫名臣知樞密院事曾從龍仿效張魏公?
(2023-05-24 09:12:20)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嘉定八年秋七月辛酉,朝廷以力主抗金的禮部尚書曾從龍為簽署樞密院事。曾從龍是北宋名相曾公亮的四世從孫,登慶元五年進士第,為皇帝親擢為殿試第一名狀元。這一年,曾從龍年方二十四歲。與其同年高第的還有臨邛士子魏了翁。魏了翁是年才二十一歲。因為也是一甲前十的進士,因此兩人定交。
南渡以來,蚤踐政府,惟張忠獻公人鮮異詞。執事年踰四十,即贊宥地,而士猶以望張忠獻者望焉。
嘉定八年秋,曾從龍進除簽書樞密院事後,魏了翁致書相賀。在信中,魏了翁說:
嘉定八年即公元1215年,這一年曾從龍剛滿四十歲,因此,魏了翁謂這麼年輕就成為朝廷執政官的,南渡之後,不曾受到士大夫指責的,唯有張忠獻一人而已。至於其他人,要麼是外戚或者宗室提攜,要么是走宦官門路,而只有張浚是以明受復辟大功晉升而來,因此人們不加指責。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一朝,除了趙構、趙鼎、張戒、常同、辛炳、趙昚、湯思退、王之望、尹穡、洪適、洪邁、錢端禮、張說等人詆毀張浚外,其他人對張浚的評價都很高,在南宋末年甚至張浚成了士大夫們爭相仿效的模範。
但一九八四年出版的《張浚事蹟述評》將張浚打成了反動派,閻邦本先生雖然多次撰文與之論戰,但後來研究者都將張浚事蹟述評中的張浚的反派人物形象作為出發點,認為張浚缺少政治能力,但紫巖易傳還不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