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務農祖宗高尚不仕的山西人趙鼎是如何成為中興名相?趙鼎為何能夠崛起?
(2023-02-07 09:26:23)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初入門研究南宋歷史的人,大都會接受朱熹《語類》中認為中興名相惟趙元稹一人的認知。他們對於趙鼎一貫主降金,主和不主戰,隨機應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質特徵認識不足。趙鼎的出身是很有意思的,四歲生母亡,由繼母樊氏教養長大。之後,拜湖南安化籍士大夫尹天民為師,十九歲那年趙鼎參加鄉試得第一名,之後便得到了赴京師參加禮部會試的資格。在徽宗崇寧五年一舉登第,但估計名次不高。一則是士子需要常年的累積才能老練,所以宋代中期,也就是王安石主政到南宋時期,得中狀元的年紀都不小,比方紹興二年狀元張九成、紹興二十七年狀元王十朋。當然也有年紀比較小的,如張孝祥,而張孝祥本來也不是狀元,因為高宗有點厭惡秦檜把好處佔盡,所以特意提拔了一下張孝祥。張孝祥的狀元策論其實與秦檜孫子的策論都是持相同的觀點,稱讚一德之臣,也就是堅主和議者。而這種論調,其實是紹興和議初成之後各地大臣上章歌功頌德詩賦中的提法。
尹天民宋史無傳,有一種說法說尹天民本來湘鄉或寧鄉人,大約是從安化這個人才不太集中的地方獲得了一個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名額,所以一舉得中,但因為沒有什麼背景,所以在山西聞喜這個地方當了一任小官之後便沒有跟吏部續簽工作合同,因此便趁機當了趙鼎的家教或者私塾老師。一般來說,北宋時期把科舉入仕的第一任地方官放在西北邊遠地區鍛煉一下。但沒有背景的人,往往十年二十年甚至有三十年不得調官者。
趙鼎出仕的前二十年一直都在西北做小官,後來,宣和末始得調為京官,在京師周邊做了縣令之類的小官。因緣際會,可能是京師吏部或者是京畿任職的上司認為趙鼎老成可用,於是被舉薦到了中央。靖康元年,李綱宣撫河北河東,親率二十萬大軍往救太原張孝純,又檄陝西諸路軍馳援,其中,山西出身的大將解潛與折可求皆被檄以所部從河西來太原解圍。解潛乃辟趙鼎為幕府官屬。在解潛幕府,趙鼎得與陝西第一名將世家折家的折可求以及折可適之子折彥質相識。
雖然解潛兵潰,折彥質被丞相李綱行遣,但趙鼎與這個折家軍的友誼卻未曾因此淡忘。靖康元年八月兵潰之後,趙鼎等人回到了東京,尚書右丞便舉薦了趙鼎為開封府提刑官。可惜趙鼎尚未蒞職,斡離不和粘罕大軍便圍困了京師,之後便是城破,二帝宗室戚里被俘北上。
張邦昌僭越稱帝之後,與趙鼎為莫逆之交的熊彥詩作為王時雍女婿,王時雍便向張邦昌舉薦了趙鼎,王時雍在擔任張邦昌吏部尚書、尚書右丞之類的官吏時,要趙鼎繼續蒞職擔任開封府提刑官,維持京城的治安。在這個位置上,趙鼎結識到了提刑司屬官、隆祐皇太后的侄子孟忠厚和皇叔趙士亻褭。皇叔後來成了趙鼎得以躥升的火箭發動機。
康王南京登基之後,李綱拜相,對從偽官吏進行了一番血洗和清算。因為趙鼎曾經隨李綱入援太原,又與舉薦李綱為相的皇叔相識,或者還曾在金人在京城抓捕皇室成員以及搜刮金銀時給予給照顧,因此趙鼎沒有被行遣,只是被罷官與祠,於是趙鼎便舉家移居到浙江衢州。
李綱罷相之後,黃潛善繼相,因此趙鼎沒有被解放復官。建炎三年二月,左司郎黃槩奉旨舉薦了趙鼎,朝廷尚未來得及召對,苗傅、劉正彥造反,但三月中還是有詔催趙鼎入對,因此趙鼎便從家中坐船前往行在臨安入覲。很顯然,明受朝催趙鼎入覲的,應該是出自趙鼎在開封府提刑官時期前下屬孟忠厚之意。
四月初四日,禮部侍郎、御營參贊軍事張浚自平江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來勤王,趙鼎與張浚偶然相遇,趙鼎跟張浚說了兩件事:一是隆祐皇太后讓出皇權還給趙構,其娘家人應該加恩,於是張浚奏除孟忠厚節度使。二是勤王之功甚大,應該根據歷朝歷代勤王成功的推恩先例加以評述。於是,張浚舉薦趙鼎為司勳郎。此外,趙鼎私下裡也給張浚說了一件大事:他女婿洛陽土豪范仲熊自金國歸誠後,與王世修顏歧等走得很近,明明知道苗傅、劉正彥將造反,但沒有奏報,而且還讓顏歧給他加官。但趙構反正之後,臺諫論范仲熊之罪,皇帝大怒,要斬范仲熊於市。因此,張浚後來入殿,百拜救之,范仲熊得免一死,編管廣西邊遠州郡。不過趙鼎入相之後,即引赦放還,雖然沒有能夠當成大官,但至少恢復了自由之身。
照理來說,張浚於趙鼎是有恩的。但此後,趙鼎卻三下五除二就升官發財,坐上參知政事、宰相的位子,成了張浚的頂頭上司。建炎四年四月,趙鼎、王居正、呂祉、沈與求等人聯手扳倒丞相呂頤浩之後,奏乞皇帝趙構以御筆詔書賜川陝宣撫司張浚興師問罪大金,於是就有了張浚的富平戰役。
但趙鼎在建炎三年七月因皇叔之力被進除御史中丞之後,卻遭到了隆祐太后親黨范宗尹的反對,認為趙鼎進除御史中丞不合規,朝廷不得已又讓趙鼎當回了殿中侍御史。但後來范宗尹發現趙鼎原來也可以做隆祐皇后的親黨,與孟忠厚還有一腿,也就不再反對了,於是建炎三年十一月航海避寇前,趙鼎有做回了御史中丞,跟著趙構一起到海上航海避寇。但呂頤浩罷相之後,范宗尹因為有隆祐皇太后與趙構皇后父邢煥為戚里這層關係,便當上了史上最年輕也最無能最亂搞的丞相。而趙鼎也被提拔為簽書樞密院事。但在反對進除辛企宗建節一事上,受到外戚的放棄,當年十月底,趙鼎罷簽書,與祠。
沉寂了兩年之後,丁憂釋服的皇叔趙士褭讓丞相呂頤浩引趙鼎起復,於是趙鼎被除知建康府。紹興三年二月,趙鼎又徙知洪州兼江西安撫制置大使。紹興四年正月,趙鼎被召入朝,以代替黨於呂頤浩的參知政事席益。
趙鼎崛起的過程和關鍵人物大概就是這些。不過,關於趙鼎的引路人,有兩個證據:一是皇叔趙士亻褭在趙鼎被罷相之後肆言說由他舉薦發達的人,有李綱,趙鼎先後拜相,有孫近做了參知政事,之後還有范同也做到了參知政事的,都出於皇叔之舉薦。
此外,紹興十年閏六月二十八日的右司諫何鑄論趙鼎的奏疏中有謂:
如果說何鑄的論疏有誇大事實的嫌疑,但朝廷的罷相行遣詔書中提及了趙鼎犯罪被行遣的比喻是相當於楊國忠與李林甫。楊國忠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家人,而李林甫則是李唐宗室。二人都是唐代知名的奸臣。
雖然如此,朱熹仍然認為趙鼎為中興第一名相,理由是趙鼎在相位時曾經任用過朱熹之父。而紹興七年朱熹之父朱松給張浚上書論事,但張浚估計沒有提舉朱松,因此,趙鼎就成了朱熹嘴中的中興唯一名相,大儒論人論事,也不是很公正客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