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与金对战的富平战役,金军共有多少兵马?为何最后竟然败了?
(2023-02-06 08:54:11)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史书上关于富平战役我方投入的兵力,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金史太宗本纪与娄室传等史料:宋张浚以骑兵七万,步卒十二万与宗辅战于耀州富平。
第二种说法是宋史相关记传所载,张浚以五路之兵三十万与金人战于富平,官军溃败。
第三种说法是李纲、朱胜非、王之望等私家书信著述,说张浚以四十万大军迎战金人数万。
但是,作为宋金在陕西进行的三大战役之富平战役,是一场令金国上下惊惧的一场战役。张浚移檄河东军府问罪之后,金丞相粘罕即奏秉金主完颜晟,金主亟令当时在洛阳修整的金兀术以所部精锐驰援陕西娄室,宗辅将娄室与兀术之军分为左右两路与陕西五路之兵对阵。
虽然金人对于张浚的挑战,显然也是做了一些功课的,娄室在建炎四年正月攻陷陕府李彦仙时,就动用了自己的亲兵与降金折可求的十万陕西兵。娄室令折可求将其麾下并将分为十队,每队一万人,自正月初一起每天一队兵马轮流攻城,旨在消灭陕府城内李彦仙的有生力量与弓箭等器械,期以三十天内必破其城。
如果娄室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就以十万之众去攻一座城,那么,在富平会战中,赵宋建国以来最为显赫的名将世家传人折可求所领的十万精锐西兵去哪了?莫非娄室在胁迫引诱折可求降金时许诺折可求以陕西五路之地王之,这时倒把折可求折王爷给供养起来让他呆在宫中等候诸将勇战为其攻城掠地?
所以说,金人之兵少于宋军人数是可能的,但让十万折家军不参战应该是不可能的。要不然,怎么能够事先令一千军士用车载砂石到战场前面令士兵用草袋装满砂石填实的沼泽地以便马队奔驰?娄室怎么一见刘锡用曲端旗帜,就说“彼绐我也”?他们怎么对宋军的部署如此清楚?这些情报,必然有宣抚司麾下将士作为折可求的密探或者内应。而且,在开战之前,张浚把五路兵马的指挥权交给自己信任的非折家军将领,曲端被罢兵柄,留在张浚身边,美其名曰是为随军转运使,但也有防止曲端向折可求通报军情甚至降于折可求之意。
虽然,宣抚司以曲端在建炎三年三月的彭原店战役中,曲端以吴玠领兵迎战,最初是金副将撒离喝被吴玠吓哭,被金人称为啼哭郎君,但随即娄室以大军再犯彭原店,吴玠不能敌,遂退却之,而曲端闻金新增生力军来彭原店,曲端即率大军退屯。这个里面有何因由?我认为金人新增的生力军就是折可求所领降金的军队。因为曲涣为折可适麾下将领,元祐六年在夏人入犯的战役中阵亡,三岁的曲端受到了主将折家的照顾,并学了一些折家将领的基础知识,比方善用计谋。而且,年轻的曲端作为统制官,其叔父居然只是曲端的副手,而且因为兵败被曲端以军法处斩,曲端能够凌驾于叔父之上,其权威应该来自权势之家而非世袭。而在北宋哲宗徽宗年间,北宋名将世家中,也就唯有折家军还每每与西夏人对战,著名的杨家将中杨宗闵(杨存中祖父),也不过是折家军中一个偏将。而种家将是儒臣出身,喜欢用进士出身者为属,如王庶,就是追随种师道多年的进士及第者。
另外,刘延庆虽然也是一代名将,但主要是依靠其子迎娶向太后侄孙女之后,才得以成为西北一大将,韩世忠、张俊、王渊等最初都是投在刘延庆门下。如果曲端出于刘延庆麾下,则会随之如京师勤王,而不会留在陕西。
刘韐虽然也是一代名将,但也是儒将出身,靖康初也如京勤王,被俘之后最后于靖康二年正月十六日自缢而亡,因此曲端也必定不是出于刘韐麾下。
值得一提的是,曲端崛起得益于席贡与他人争权,为了不让对手坐大,因此举荐了曲端为统制官。然后,在建炎二年冬王庶逃归行在至张浚建炎三年十一月命赵开理财盘点陕西四川州郡库存钱帛时,发现曲端、王似、席贡三人共用官帑400万缗。
在建炎元年六月折可适之子折彦质被李纲行遣之后,曲端趁机接受了折彦质所部的溃军,因此势力得以壮大,当然也花了不少官帑来招军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