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網文說紹興八年張浚以罪安置永州,嘗為秦檜父玉山縣祠堂作記,是真的嗎?

(2023-01-30 09:37:50)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不久以前讀到了一篇網文,說張浚罷相之後,被罪安置永州,為了減輕罪責,便以秦檜之父嘗在永州玉山縣為縣令,因縣里士夫為秦檜之父立了個祠堂來討好秦檜,便請張浚作秦檜之父的祠堂記。當時以我所見,並不見史料中有此類記載,所以也不曾計較。昨日看朱子語類,發現在卷一百三十二裡面有相關記載,不過作記的不是張浚,而是永州守臣熊彥詩。

熊彥詩是王時雍愛婿,李綱拜相後,以王時雍罪大,便將其殺了,而熊彥詩也被賦閒,沒有官作。趙鼎為丞相,以王時雍對其有恩,因此奏起熊彥詩。紹興五年趙鼎張浚並兼都督諸路軍馬,因此趙鼎便將熊彥詩安置到了張浚的都督行府,跟隨張浚去巡邊督師,如紹興五年六月到潭州清剿湖寇楊么,紹興六年督劉光世韓世忠擊退劉豫南征大軍。即便是趙鼎因罪被罷相,熊彥詩在張浚麾下也未被責遣。因為岳飛被殺之後,熊彥詩為官但求無過。

紹興七年八月十四日,張浚罷相,但因新除宰相趙鼎未蒞職,所以直到九月十三日,丞相張浚解機政,十月初,因趙鼎要報復張浚,便奉使臺諫論張浚用兵之罪,雖然有說張浚是因兵部尚書呂祉被酈瓊所殺而罷相,但估計朱熹及其弟子們對於史實不甚了然,故有不少揣測之說。十月初九日,內批張浚永州安置。

張浚在接到聖旨後即自行在建康動身,帶著一家老小坐船溯江西上,因為當時張浚孀母蜀國太夫人計法真已經年高,故此行程不甚緊急,張浚自己家族子侄親故共有幾十口人,朝廷又給了張浚五十名又官方發放薪俸的護衛親兵,一路保護張浚一家老小前往謫居之所。史載張浚次年二月方至永州。當然,既然是安置,地方官要給張浚安排一個住所,有一種史料說是當時州府給張浚安排的是一個官辦客棧,要不然,張浚一家幾十口人加上護衛五十個護衛親兵,要一個較大場所才能容得下。

不過,張浚初到永州時,知州是胡寅。後來因為趙鼎的緣故,胡寅被召為朝廷禮部侍郎,因此等到張浚到州時,中間曾經有段時間知州是誰不可考。紹興八年十月,左丞相趙鼎因為與秦檜鬧掰,又不明高宗吳貴妃 不喜歡張貴妃養大的建國公(孝宗皇帝),更喜歡自己親養的趙璩,要給趙璩一個更大的封賞,所以高宗和吳貴妃覺得趙鼎干預皇家之事,就把趙鼎給罷去了。趙鼎支持孝宗皇帝的理由是孝宗皇帝的啟蒙老師是趙鼎的親家范冲以及名儒朱震。紹興七年二月初九湖北宣撫使岳飛入見之時就曾要求高宗給建國公正名為儲君,而吳貴妃所養的趙璩卻是個鳳凰男,能力不大強,後來把高宗賞賜的十名美艷宮女都收編為侍妾,搞了個遍。而孝宗則把十名宮女當成了養母輩份相同的長輩來加以禮敬,所以最終還是定了以建國公為儲君。

趙鼎罷相之後,熊彥詩被安排到永州當知州,因此得與張浚在永州相見。州官和前宰相相見,加之自己一直在張浚身邊做官,因此熊彥詩對張相公還是相當的尊敬的。紹興九年宋金和議初成之後,普天之下都對秦丞相歌功頌德,因此,永州下屬的玉山縣民以秦檜老爹當年曾經擔任玉山縣令而籌資為秦檜之父立了一個祠堂。玉山縣父老便恭請熊彥詩為其作記。當熊彥詩自以不是秦檜一路之人,又怕反對和議的一眾士大夫對自己加以譴責,因此便拜見張浚,張浚最初要熊彥詩不必作此祠堂記,但熊彥詩每次來唔談,都說自己家窮,恐此後沒得官做,就更窮了,架不住熊彥詩如此嘮叨,張浚過了一陣子,便說祠堂記你也可以作,就說:秦檜父在玉山縣為令時有何異政?曰:無異政,不過是民父子有親,君臣父子夫婦長幼都如此。當然,張浚擔心秦檜架空皇帝,或者有取而代之之舉,用君臣父子之訓來加以規訓,使其不敢逾越僭逆。

這個時間不好確定。張浚是紹興九年二月被除知福州,但尚未受命,大約在秋後才離開永州前往福州蒞職,張浚到福州的時間在九月初。但當時秦檜還未被進拜太師,秦檜進拜太師、秦國公的時間在紹興十二年和議成後的九月乙巳。同年十月丁丑,以高宗生母韋太后南歸,秦檜被進除秦國公和魏國公兩國公。同年,張浚被進除和國公,張浚孀母計氏被進除秦國太夫人。張浚自紹興十一年冬辭去福州知州後便得祠免奉朝請。紹興十二年曾經赴臨安入覲,嘗與當年好友一起暢遊西湖,並有唱和詩歌存世。紹興十六年五月,高宗四十大壽,和國公張浚理當入覲為皇帝祝壽,但因去年星變,因此還上了一道奏疏,結果秋七月被旨流放到了連州,九月初八日就到了連州。紹興二十年八月,朝廷因擔心完顏亮篡弒之後揮兵南下,因此徙張浚居永州。但熊彥詩這時早已不必為秦檜之父祠堂作記了。因為,如果士大夫要想得美官,這個時節再來討好秦太師顯然已經為時太晚。所以,朱熹雖然名聲很大,但對於史料卻又有些糊塗,當年科舉考試,才中五甲九十多名,也就是當年科舉的最後幾十個吧,因為朱熹的智識與狀元和前三甲不在同一線上。也不知道現在很多智商還不錯的人居然會全然相信朱熹之說。

《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二載曰:

熊叔雅名彥詩,王時雍婿也。金人入寇,京城不守,時雍盡搜取婦女於虜人,人號時雍為“虜人外公”。當秦檜時,叔雅知永州,魏公時安置永州。秦檜之父曾為玉山知縣,玉山人要為老秦立祠堂,求叔雅作記。叔雅質之魏公,魏公令勿須作。叔雅自後只是言貧,這後恐不得差遣。十數日後,魏公知其意,與之曰:“前日所謂祠堂記,作也不妨。”叔雅作之,大意言:人問公有甚異政?曰:無異政,只見民父子有親,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倫皆如此好了。子太師得其道以治天下,亦然,云云。立大碑於玉山[1]



[1] 熊彥詩知永州時間不明,大約是紹興八年冬十月趙鼎罷相後,熊彥詩作為趙鼎親党亦被秦檜黜斥。張浚安置永州始於紹興七年冬十月初,但由於路途遙遠,妻子宇文氏和孀母蜀國太夫人計法真以年高不得疾行,因此紹興八年二月方之永州貶所。其後,紹興九年正月,宋金和議初成,朝廷起前宰執李綱、朱勝非、呂頤浩、張浚、趙鼎的為一路帥臣,李綱、朱勝非、呂頤浩皆以故辭命,惟趙鼎與張浚受命蒞職。趙鼎守泉州,張浚守福州。不過張浚以妻子宇文氏身懷六甲而緩其行,至是年秋九月方至福州蒞職。因當時天下皆以賀和議之成秦檜之賢,因此玉山縣民為秦檜父立祠堂,當在是年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