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八年十一月上疏请斩秦桧、孙觌、王伦的名士胡铨,暮年如何丧失名节?
(2023-01-31 19:22:37)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
胡邦衡尚號為有知識者,一日,以書與范伯達云:“某解得《易》,魏公為作序,解得《春秋》,鄭億年為作序。”以為美事。范答書云:“《易》得魏公序甚好。鄭序《春秋》者,不知是何人?得非劉豫左相乎?是此人時,且請去之。”胡舊嘗見李彌遜字,似之亦一好前輩,謂胡曰:“人生亦不解事事可,稱只做得一兩節好便好。”胡後來喪名失節,亦未必非斯言有以入之也。【揚】
史书上有关胡铨的记录大都是正面的,但在朱熹语类中,却有一则评价,说胡铨晚岁丧失名节,但却未指所为何事。当然,关于范如圭与胡铨的通信所论及的张浚为胡铨之解易作序一事,未见相关辑录。范如圭文集张浚在隆兴二年尝请旨遣人赴范如圭家中辑录,但以张浚罢相薨逝,此事不了了之,而范如圭之著述,亦以此亡轶。考胡铨文集中,也未见相关辑录。张浚文集存稿之中也未见有为胡铨解易作序文字。所传者,惟存胡铨春秋传序之节录。
有两个事情值得思考。一是胡铨在绍兴末被召知小郡,后因张浚之荐入朝为官,首先拿张浚长子开刀,说朝廷不当给张栻这个黄毛小子太高的礼遇,不当赐以高品官服。结果,张栻官终密阁修撰。
二是尹穑造谣污蔑张浚跋扈越制且因为与金高官、亡辽贵族通书,有叛反之意,因此孝宗受此迷惑,解张浚都督与相权,发配为福州知府。在这一事件中,胡铨并无半句公论。之后,孝宗遣尹穑与胡铨巡视,结果胡铨与尹穑皆携带家口一起登道。胡铨此举为何,但带着一家老小出差,难保不会接受地方官的贿赂。因此,朱熹语类中才会有胡铨晚岁丧失名节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