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浚在江上奏请遣何藓赴金运转军府刺探军情,胡寅却上疏反对以何藓赴金议和

(2023-01-22 16:23:35)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绍兴五年二月十二日,以定策御驾亲征与平定金兀术大军入犯之功,赵鼎被徙左丞相同平章中书门下,张浚以督师捍御金兀术、刘麟之功,进拜右丞相同平章中书门下。而且左右二丞相同时兼任知枢密院事,有同时担任诸路军马大都督。朝廷让赵鼎主管民政、财政、刑政以及人才进用。张浚则专管兵政与江防。当时因为淮甸每有战事,所以多有膏虞上地被撂荒,因此,屯田之事,按说也归张浚主管。

不过,二人为相,一片祥和的朝政气象并未延续多久。四月份,张浚在江上督师,将到潭州时,上疏请乞骸骨,归四川养亲。因为,绍兴三年朝廷召张浚还阙时,有旨留张浚孀母计氏与夫人宇文氏及长子张栻于阆中宣抚司官舍。当时朝廷以王似、卢法原为宣抚副使,有扣押张浚家人作为人质的意思。因此,张浚拜相之後,受到左相的排挤,不满三个月求自请罢相归养。
不过,赵鼎对此做了一些让步,四月末,下诏令四川宣抚司津遣张浚外舅宇文时中与张浚长兄张滉来东南行在。宇文时中被委任为浙江转运副使,后来又被徙知绍兴府。而张滉则入张浚都督行府为机宜文字。

接下来赵鼎又弄出来了个幺蛾子。不与张浚商议,直接命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孟庾为知枢密院事。虽然这个看来是小事,不过是给孟庾兼任知枢密院事正名而已,但却因朝廷既然任命了知枢密院事,那么赵鼎、张浚并兼知枢密院事的职务就应该被解除了。张浚在江上,闻名即上疏请去,以谓朝廷任命大臣,让自己卸任知枢密院事,应该事先打个招呼。要不然自己被罢职了,却还在以知枢密院事的名义发号施令,指挥六军,调拨军饷,岂不是朝廷笑话?但若都督行府没有了这一事权,又如何让韩世忠、张俊、岳飞、吴玠听从指挥?要钱没有钱,要粮不给粮,要弓箭器仗孟庾都不拨给的话,张浚还能干啥?这才是张浚自请去位养亲的原因。

与此同时,张浚奏请以何藓赴金军前刺探金军秋冬有无入犯的计划。何藓是靖康中大将何灌之中子,是个武将。以问安使的名义赴金云中军府,实际上就是去查看粘罕的动向。不过,这时粘罕已经失去兵权,可能张浚他们还不清楚。

胡寅反对遣使,理由是朝廷不当遣使议和。接着,杨时之子杨造也上疏反对与金和议。杨时四月间病故,杨造还在服中,可见这事在杨造看来是何等要紧。

五月十三日,有诏奖谕胡寅,说他的奏疏有理有力。但当年十月初张浚回到行在之後,还是奏请遣何藓赴燕京刺探军情。中书舍人胡寅大怒,以谓与右相张浚议不同而自请罢斥与郡。

但问题是,谁要让何藓赴金议和?二月十五日诏前宰执条具大捷之后的战守方略,李纲、吕颐浩、朱胜非、汪伯彦、李邴等主战,只有秦桧认为可以适时启动和谈。在张浚的奏乞中,也没有请遣使议和之意。主张与金议和的,难道不是左丞相赵鼎与皇帝赵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