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炎三年五月十五日,薛慶為何欲殺勤王盟主新除知樞密院事張浚?

(2022-08-29 20:10:28)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史載,建炎三年四月初,禮部侍郎張浚因勤王復辟大功,被進除知樞密院事。五月初,車駕行幸江陵府,詔改江陵為建康府,為行在。新除知樞密院事已被旨為川陝招討使,以開闢對金戰役的第二戰場,以吸引金主力西去,減緩東南行朝的壓力。但事情久議不決,有大臣以為川陝為我國土,不宜以招討使為名,六月中,以汪若海所言,更名為宣撫處置使,但季陵、袁植等臺諫言官認為張浚賦權過重,宜加一副使以分其權。

五月初六日,車駕行幸江陵之後,知樞密院事張浚以為揚州有軍賊靳賽,高郵有軍賊薛慶,泗州有軍賊李成,一旦三賊相連起兵向闕,則事有不虞之憂,因此,五月初九日,張浚奏請親自前去維揚等地招降靳賽、薛慶。又因薛慶是陝西人,投置到薛慶麾下的也多是陝西勤王之兵,因此張浚想招降這支有幾萬西兵的部隊以為收復陝西失地之用,故此對招降薛慶尤其在意。

張浚一行近百人五月初九日自建康出發,大約十一日行抵靳賽軍壘,不大費力便將靳賽招降過來。其實,靳賽之部張浚與朱勝非曾經於二月初招降過,當時靳賽做賊的理由是軍中乏食,不得已劫掠州縣。朱勝非承製以官米給之,靳賽遂被招降。三月初五日苗傅劉正彥叛亂之後,朱勝非無暇顧及諸路軍資轉運,不得已靳賽復為軍賊。因此張浚以元樞之名來此招降,可謂不費吹飛之力便將其招降。

大約在五月十五日前後,張浚一行近百人行抵薛慶在高郵的軍壘,張浚一行尚為入壘,其隨從中御營使司主管機宜文字、承直郎任貺至高郵,遇賊,墜馬死。任貺是因為遇賊被驚嚇以致墜馬死,還是為薛慶士兵所殺,史料無所記錄,無從稽考。不過,當時薛慶還是比較有禮貌地將張浚一行迎入軍壘,然後以張浚年少不似朝廷大員為由將這近百人扣押起來,而對張浚則屢欲殺之。趙甡之《中興遺史》云:

薛慶之執浚也屢欲殺之其黨王存勸止之:“真偽未可知若殺真樞密則異日欲歸朝廷其可得邪?”慶然之浚遂得歸


     李心傳在此條下有:“此亦傳聞之辭以任貺之死及浚奏札之語觀之慶其初亦必稍有不順但終於感化不至如遺史所云耳今不取。”但當時趙甡之任職樞密院,其父趙哲與張浚一同勤王,對於這事的記載雖然難免有傳說的成份在,但薛慶屢欲殺張浚一事應該說是相對較為接近事實。因為此時其父趙哲未必不曾隨張浚一起赴薛慶軍壘。而其後傅崧卿、湯東野對曾經的薛慶麾下的屬官鍾離浚大加稱揚,高宗特詔其改京秩,以傅崧卿還朝,薦鍾離浚學有師承,忠國愛民,一路鮮有其比故也。爾後,紹興三年春正月癸酉,三省奏淮東久闕帥臣乞以徽猷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湯東野知揚州充淮東安撫使右承務郎鐘離浚嘗任高郵縣丞,熟知本路利害,特遷一官,通判揚州,仍命神武右軍授湯東野兵千人以行,賜米六千斛,黃金二百兩,白金三千兩為養兵之用。

據趙鼎《建炎己酉筆錄》,張浚等五月十五日入薛慶軍壘,是日,真州奏報,知樞密事張浚為高郵軍賊薛慶拘留。朝廷初聞張浚為軍賊薛慶所執,宰相呂頤浩即與李邴、鄭瑴等議,疾罷張浚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時薛慶逼張浚之所齋官告三千道而館之。張浚乃出黃榜,示以朝廷恩意,薛慶乃拜服。然以賞薄,不及所望,乃強留張浚及隨行於軍壘,且隨行中之陝西兵,多遭其殺者,並不使張浚出。

先是,張浚自鎮江徑渡,往彼撫諭,薛慶欲邀厚賞,故脅留之三日,乃從謀士王存議,以兵衛之而出。朝廷初聞張浚被拘,憂甚,帝遣統制官王燮提兵往平其事。後數日,王燮之眾始渡江,而張浚已由薛慶遣人護送往歸矣。

薛慶在高郵軍壘,不可能沒有斥候安置在建康臨安揚州等地,水滸傳裡面的斥候甚至遍布周圍幾百里範圍之內,因此說薛慶沒有聽說過張浚是知樞密院事這是絕對不可能,只可能受到朝中有大權者的蠱惑而欲殺張浚以為報仇洩恨之舉。而且,對方給予薛慶的承諾應該也有三千份官告任其填寫。而後來薛慶的另一名幕屬,受到了傅崧卿和湯東野兩人的舉拔,應該說,傅崧卿和湯東野都有可能隨張浚一起赴揚州、高郵地等招降軍賊。湯東野早年曾經追隨黃庭堅,後來舉報了蔡京等人而得授官,但曾經隨張浚一起起兵勤王。張浚要湯東野一起赴川陝之任,湯東野以道遠年高而拒絕之。

趙鼎當時因張浚舉薦而為司勳郎,張浚五月二十四日回朝後高宗即詔張浚復官,張浚上疏辭免,以為身為大臣而輕動,有辱國體,不能復位。但高宗執意不允辭免。

有幾個問題:

第一,薛慶要殺張浚,但他的副手王存不同意。王存在建炎元年六月、七月間曾受李綱招安並曾入南京行在,雖然不認識張浚,但作為受到過李綱招降的軍賊,不同意殺張浚,表明要借薛慶之手除掉張浚的不是宗室或李綱之黨。

第二,參與謀議疾罷張浚知樞密院事的呂頤浩、滕康和鄭愨都與張浚無怨無仇。鄭愨是張浚同年,明受時屢疏隆祐皇太后不當行遣張浚,謂朝廷行遣張浚只會更快招致勤王大軍。而且,鄭愨與黃潛厚為兒女親家。張浚既因黃潛善而得為侍從,鄭愨亦恐以朱勝非、黃潛善之故而得以進除。不至於欲加害於張浚。

第三,建炎元年冬,張浚與臺諫同列曾經一起論列過外戚邢皇后之父、隆祐太后內侄孟忠厚與姊姊兒子王義叟兄弟,王義叟一度被受郡王,孟忠厚為中書舍人,都被張浚、衛膚敏、黃潛善等人言之而不得已作罷。應該說,深恨張浚的就外戚,尤其是隆祐太后孟氏家人。

那麼,建炎三年五月十五日到五月十八日這段時間內,唆使薛慶殺張浚的是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