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謂張浚的歷史功績,舉其大者有五項,孝宗謂張浚有富平、淮西兩敗事
(2022-07-24 10:19:12)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如何評價張浚的歷史功過,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我認為,張浚的功績自然是極大的,楊萬里在淳熙十五年三月所上論《張魏公配享疏》中認為張浚的有社稷大功者五,勤王復辟,誅殛范瓊,川陝鏖戰,捍禦兩淮,以及動議立儲。李心傳在《高廟配享議》中謂建儲之功在上虞丞樓寅亮、范宗尹、趙鼎,因此這一有爭議的大功姑且不論。但此外還有諸多事關社稷國家存亡的大舉措,都是張浚推而行之者。
張浚之功業忠勤,正如王質在《書張魏公祠堂記後》所言:公議不在士大夫,而在士民。史書所以不錄張浚之諸多功業卻張大其過,此亦欲歸過臣下,以為郡王隱惡之故。而秘書少監楊萬里在《駁配饗不當疏》中,謂張浚身兼文武之全才,心傳聖賢之絶學,遭遇先皇聖神武文憲孝皇帝,擢任不次,出將入相,而浚捐軀許國,忠孝之莭,動天地而貫日月,武夫悍卒,孺子婦人,裔夷絶域,聞其名者,皆翕然歸仰。中興以來一人而巳。楊萬里以為耆徳卓行,忠諫嘉謀,動為人師,言為世則者,固不可勝舉也。而其尤大焯著,張浚有社稷之功者有五,如建炎勤王以致復辟,川陝鏖戰以衛行朝,捍禦兩淮以去逆臣,誅范瓊以正國本。蓋張浚之用心,以堯舜致君之道為己任,以《春秋》複讎之義為已責,以文武境土未複之業為巳憂,其論諫本仁義似陸贄,其薦進人才似鄧禹,其奮不顧身、敢任大事似寇准,其志在滅賊、死而後己似諸葛亮。孟子曰:“有社禝臣者,以安社禝為恱者也。”張浚有焉。而楊萬里略而不言者,亦以不欲以臣下之功而彰天子之過,如抑制外戚宦官后黨擅權,改革軍政,改革茶鹽酒稅制以讓利於民而抑制權貴,促進外貿,屯田富民,以及取寺廟餘財以助國用。此外,任用賢能,與舉拔才俊亦不遺餘力,在促進文化復興上亦多建樹,如推薦朱震、胡安國、尹焞。經由張浚舉薦而得為大將帥之臣的,如劉子羽、吳玠、吳璘、劉錡、陳敏,張浚推舉韓世忠、岳飛之能辦大事,先後於奏請閒廢中的大臣有呂頤浩、趙鼎、李綱,於後備人才之中,又極力推薦胡銓、汪應辰、王大寶、劉珙、陳俊卿、虞允文、王十朋、楊萬里等。而史傳為孝宗論張浚有富平、淮西、符離三敗事之說,據李心傳《高廟配享議》則載孝宗之語,謂張浚有富平、淮西兩敗事,隆興北伐之失其過不在張浚,而在孝宗自己。若以紹興七年淮西兵叛事件之後皇帝趙構所下詔罪己言之,則酈瓊之叛,其過亦不在張浚,而是因為高宗採信沈與求、秦檜、劉光世之讒言,執意任用王德而不接受張浚力諫所致。張浚自謂其過在於富平戰役之際,有居中箝制之失,而兵潰之由,亦有曲端部將勾結金陝西都統婁宿,以及鄜延路統制趙哲臨陣脫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