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史傳中小人物范濤的三次上書與三被行遣,揭示了高宗宮廷中的一些黑暗歷史
(2022-07-26 07:11:45)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能夠被史書記錄並流傳下來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影響深遠大事件,不應該被研究者所輕忽。宣教郎范濤的名字曾經在李心傳所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裡一共出現了六次,涉及三次上書言事和三度被行遣。本來,士大夫上書言事,在北宋初中葉是不會被責罪的,但神宗皇帝為了推行王安石的新法,開始進行言論管控,比方著名的蘇軾的烏台詩案,就是因為蘇軾在擔任言官時曾經做過一手有點諷諭意味的詩歌便被追罪,差點冤死獄中。之後章惇、蔡京先後竊據權位,對上書言事官員及其子孫動輒禁錮,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徽宗內禪之後,朝廷開言禁,可惜隨即被俘北上,這種徽宗末年的蹩政尚未來得及徹底清理,撥亂反正,欽宗就棄官北狩去了。
范濤《宋史》無傳。建炎三年九月,范濤第一次向高宗上封事,封事的內容不太清楚所言何事,高宗讀後便下旨令范濤為問安使使勁,並將此事囑託給宰相呂頤浩處理,於是呂頤浩召對都堂。問對之間,似乎呂頤浩不太滿意,就說范濤狂誕不經,乃罷之。
李心傳《要錄》云:
建炎三年九月丙午朔,宣義郎、監登聞鼓院範燾上封事,上批令奉使金國。呂頤浩召直學士院汪藻至都堂,令作國書,且召燾赴堂咨問。頤浩奏使臣以忠信為主,而燾所獻封事狂誕不經,乃罷之。
范濤被罷之後,提舉皇城司幹辦公事孟忠厚便將其招入麾下,並且令范濤一起護衛隆祐皇太后與后宮嬪妃一起赴虔州山中避寇。先後行之臨江軍及虔州城,隆祐太后一行便在此處屯駐了數月。當時宗室已經先期行抵虔州避寇,因此在這個地方隆祐皇太后幾乎遭遇不測。史書雖然不言,但當時外戚與宗室爭權的鬥爭是十分激烈的,以致楊惟忠這樣的名將都無法掌控自己的將校,一萬餘人的護衛大軍,最終卻只剩下楊惟忠獨自一人,眾人皆叛去為賊人,這就奇怪的很。
建炎四年八月,隆祐皇太后孟氏在孟忠厚、辛企宗等人的護衛下回到臨安,十月中,潘賢妃在其叔父潘永思等人的護衛下也回到了行在。奇怪吧?本來是皇太后與后宮嬪妃一起去虔州避寇,結果回宮時,隆祐皇太后匆匆回來了,高宗寵妃潘賢妃卻慢了兩個月才回宮。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李心傳《要錄》云
建炎四年十二月乙酉,詔臨江軍津遣宣教郎范燾赴行在。燾嘗權寧遠軍節度使孟忠厚從衛提舉事務所屬官,以事擾州縣,為忠厚所斥,及還,忠厚言燾攝任日淺,乞不推賞。燾憾之,乃上疏訟忠厚與太母共養淵聖皇帝之子,藏之別室。上諭輔臣曰:“朕事隆佑皇太后,子母之間更無疑間。燾誣謗太后,安得有此?可送御史台治其罪。”范宗尹曰:“陛下若坦然不疑,不若便行遣。”帝曰:“所以送獄者,欲天下知其誣謗太后得罪,非以言罪人也。既恐追逮煩擾,可送一州編管。”帝又曰:“英宗慈聖及哲廟宣仁,皆以人離間,故使疑謗,上累兩朝,朕不得不懲。”乃有是命,范燾後於紹興元年明年三月丁酉行遣。
范濤被津遣至臨安大理寺推堪的結果是,隆祐皇太后與孟忠厚私養欽宗之子於別室之事出於高宗寵妃潘賢妃之叔父潘永思。結果潘永思被罷管拘執行遣,之後,潘賢妃也被打入冷宮,直到紹興十八年死在宮中。但是,事情並未就此終結,紹興三年,也就是隆祐皇太后死後,高宗密詔岳飛赴虔州平寇時,令岳飛對虔州屠城。可當時宗室之人都住在虔州城中啊!於是岳飛反复奏請只誅元兇,不及無辜民眾。當然,高宗下旨盡屠虔州未必就是為賊人們曾經騷擾隆祐皇太后,而是擔心欽宗之子被私養在虔州宗室家中,或者宗室子弟借欽宗之子的名義來跟爭奪皇位。這事發生在孝宗皇帝與恩平郡王趙璩被收養到宮中之後。
范濤之所以會在護衛隆祐皇太后一行至虔州避寇的過程中反水,成為潘賢妃之黨人,應該說,范濤是個機會主義者,看到潘賢妃是明受皇帝之生母,但在明受政變中,隆祐皇太后卻完全不給潘賢妃及其家族加恩,因此心中有怨氣,而范濤則認為高宗枕邊人應該比隆祐皇太后更有權勢,於是便弄出來了這個事件。高宗信還是不信?嘴上說是完全不信范濤的鬼話,但因為孟忠厚丁母憂去位,隆祐皇太后孤單一人呆在宮中,處處小心提防有人加害,連自己日常喝的酒都是自己花錢從市面上去採買,但還是不到半年就病死宮中,怪不?
奇怪的是,范濤雖然因此被罪,但在紹興五年閏二月便被放還,當時趙鼎是左丞相,張浚是右丞相,而宗室眾人也在紹興四年正月得旨徙居近郡紹興府。換句話說,趙鼎、岳飛因宗室之力得以崛起,而趙鼎入相,金偽入犯之兵完全退走之後,首先被赦免的是范濤,這時候,前宰相李綱、呂頤浩、朱勝非都還未被啟用呢。
李心傳《要錄》云:
紹興五年閏二月乙丑,太平州編管人范燾許自便。燾坐詆誣昭慈聖獻皇后遠斥,至是始釋之。
不過范濤這人很是怪異。剛被放還不過一年多,紹興六年冬十月又因上書張浚言事被流放。
李心傳《要錄》云:
紹興六年冬十月壬戌,詔太平州編管人範燾移惠州編管。燾初以上書詆誣昭慈聖獻皇后,奪官編置。至是,複獻書張浚詆毀大將,故竄之。
李心傳按:此恐是言劉光世,當考。
范濤紹興五年的放還不曉得是因誰之力,但紹興六年上書張浚言事被罪,要放逐范濤的必定是左丞相趙鼎。因為這時左右二相失和已經公開化了。范濤上書張浚要殺劉光世,張浚將范濤的上書交給了朝廷。於是,趙鼎要保護劉光世,這事不必懷疑。
范濤被行遣之後,一直沉寂了數年。大概年紀也老了。但在紹興十三年,高宗立后之後,潘賢妃的婆婆韋太后也從北方回到臨安了,於是,范濤又來到了臨安。這次范濤什麼都沒有做,宰相秦檜便先發製人,將范濤放逐,永不放還。
李心傳《要錄》云:
紹興十有三年八月癸卯,除名人範燾送融州編管,永不放還。燾數以上書狂妄被斥,及是,至行在,言者慮其妄為鼓唱,為國生事,乞重賜遠竄,故有是命。
高宗的原配妃子邢氏是徽宗當家給他娶的,但潘賢妃卻是高宗生母韋氏給親自求取的,所以潘賢妃深得韋氏喜愛。而且,潘賢妃又給高宗生下了唯一的兒子,即明受皇帝,可惜被苗傅劉正彥弄到隆祐太后手上受到了一個月的驚嚇和飢凍,到建炎三年七月初十日剛滿兩歲時便夭折了。潘賢妃能不嫉恨隆祐皇太后?
范濤此來,應該是借韋太后之力,求為潘賢妃翻案。所以,秦檜便先把范濤給廢掉了。此後天下再也無人給潘賢妃翻案了。
我為何要研究這段歷史?這是因為張浚建炎三年的勤王復辟之功顯然不只是讓高宗復位,更重要的是阻止了外戚干政。但到孝宗時,外戚的勢力便坐大了。
錢端禮、張說、吳蓋、吳益,韓侂冑、史彌遠等等,都是外戚干政、秉政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