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隆興二年,金主畏張浚久用,命人鏤板摹印,散之境上,謂張浚有不臣之意

(2022-07-17 20:40:41)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紹興七年八月,酈瓊等驅眾北降之後,張浚遣使行間於金境,謂酈瓊以大軍先行,得到金人信任既為朝廷內應,一舉收復中原。金人果然於其年閏十一月廢偽齊皇劉豫為蜀王。二十餘年後,紹興三十一年冬,朝廷因金人廢盟入犯,高宗原本欲遣散百官,避寇福建建州山中,宰相陳康伯焚毀其御筆詔書,堅決不同意避寇之舉,這時唐文若給高宗建三策,遣大臣赴前線勞軍,御駕親征以及起用張浚。於是,十月二十五日,詔以張浚判潭州,十一月初四日,又詔張浚徙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且不許辭免。

張浚大約在十二月初抵達淮西,與李顯忠等將領有所會晤,十二月十八日前後始達建康蒞職。翌年正月初,車駕幸建康,以淮東西虜寇靜淨,車駕擬還臨安,留殿帥楊存中為江淮宣撫使,但中書舍人和給事中劉珙金安節不給楊存中書黃籙(官吏任命書),結果楊存中未能做成江淮宣撫使。四月初,詔楊存中回臨安,委託張浚專一措置江淮東西建康鎮江屯駐軍馬,又以陳俊卿為建康知府,命張子蓋、李寶、成閔、李顯忠、邵宏淵接受張浚節制。

隆興改元,小皇帝趙昚好大喜功,背著三省樞密院下詔給淮西李顯忠、邵宏淵,令其出師攻取靈璧、虹縣。在召見邵宏淵之子邵世雄以及李顯忠之子李師廉、李師顏時,親口命令他們一直攻取南京(今商丘)後再侯旨。結果二將不和,宿州城外的符離集鎮上遭遇金主力,大敗而歸。損失兵甲三萬餘副,死亡戰士將近五千人。

雖然這場戰爭是皇帝親自發動的,與江淮都督府關係不大,但當時孝宗皇位還有恩平郡王覬覦皇位,而且恩平郡王是由高宗吳皇后親手養大,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因此這時就得由江淮都督府的一眾官員來給孝宗背鍋,免得孝宗被廢。

但太上皇帝始終不欲戰,因此便將主戰的虞允文擱置起來,以湯思退、洪遵、洪適、周葵等人主持和議,以對抗都督張浚及其屬員,擾敗其捍禦舉措。而這時張浚以為金萬戶蕭琦不受金人重用,乃遣使往說服蕭琦,率領所有契丹將士來歸。蕭琦當時滿口應承,但當邵宏淵大軍抵達,蕭琦反悔,後來李顯忠遣人入城示以禍福,於是蕭琦乃率數千人馬來歸降。

金都元帥見此大懼,乃遣人作間書,謂都督張浚心懷怨憤,有不臣之心。過分的是,僕散忠義還令人將間書鏤版印行,散之邊境,湯思退、王之望、尹穡等人得之如獲至寶,孝宗也迫於太上皇帝的壓力,也擔心張浚,因此便在隆興二年四月初六召張浚入朝,四月初八罷都督府,四月二十三日罷相與郡。

張浚熟讀詩書,因此到了平江不肯前行,後來孝宗遣中使來保證“不殺”張浚,張浚便又向前走到了秀洲,但就是不入國門,也因此避免了北齊功臣丞相清河公斛律光那樣的滅族之禍。

金人遣使離間張浚與孝宗關係之事,諸史皆不輯錄。唯有朱熹《張浚行狀》略而言之:

公又以蕭琦乃契丹四軍大王之孫,沉勇有謀,欲令琦盡統契丹降衆,且以檄喻契丹,大意謂:“本朝與契丹有兄弟之好,不幸姦臣誤两國,皆被女真之禍。今契丹不祀皇帝,無日不念此。爾能結約相應,本朝當敦存亡繼絶之義。”虜人益懼,遂為間書,鏤板摹印,散之境上,類後周所以間斛律明月之意。


        斛律明月即斛律光。北齊功臣勳貴,北魏到北齊時期名將、軍事家,相國斛律金之子,少善騎射,武藝出眾,受到大行台高歡欣賞。跟隨世子高澄,擔任親信都督,因能射落飛行中的大雕,被譽為“落雕都督”。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年(552年),從征出塞,先驅破敵,多有斬獲,拜晉州刺史。北齊武成帝河清三年564年),抵抗北周大將達奚成興進攻,遷司徒。參加洛陽之戰,大破北周齊王宇文憲,拜太尉,別封冠軍縣公。北齊後主武平二年571年)戰於汾水,大破北周柱國辛威和韋孝寬,別封中山郡公。率軍攻打平陽道,攻克姚襄和白亭城戍,別封長樂郡公。斛律光治軍嚴明,身先士卒,不營私利,多次擊敗北周進犯。後拜左丞相、咸陽王,與尚書右僕射祖珽、領軍將軍穆提婆不和。武平三年,因北周柱國韋孝寬行間,加以國內奸臣進讒,謂其有謀逆不臣之心而遇害於涼風堂,時年五十八歲。北周武帝代齊後,追封上柱國、崇國公。《北齊書·斛律光傳》曰:

周將軍韋孝寬忌光英勇,乃作謠言,令間諜漏其文於鄴,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祖珽因續之曰:“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饒舌老母不得語。”令小兒歌之于路。提婆聞之,以告其母令萱。萱以饒舌斥己也,盲老公謂珽也,遂相與協謀,以謠言啟帝曰:“斛律累世大將,明月聲震關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后,男尚公主,謠言甚可畏也。”帝以問韓長鸞,鸞以為不可,事寢。祖珽又見帝請間,唯何洪珍在側。帝曰:“前得公啟,即欲施行,長鸞以為無此理。”珽未對,洪珍進曰:“若本無意則可,既有此意而不決行,萬一洩露如何?”帝曰:“洪珍言是也。”猶豫未決。會丞相府佐封士讓密啟云:“光前西討還,敕令放兵散,光令軍逼帝京,將行不軌,事不果而止。家藏弩甲,奴僮千數,每遣使豐樂、武都處,陰謀往來。若不早圖,恐事不可測。”啟云“軍逼帝京”,會帝前所疑意,謂何洪珍云:“人心亦大聖,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帝性至怯懦,恐即變發,令洪珍馳召祖珽告之。又恐追光不從命。珽因云: “正爾召之,恐疑不肯入。宜遣使賜其一駿馬,語云‘明日將往東山游觀,王可乘此馬同行’,光必來奉謝,因引入執之。”帝如其言。頃之,光至,引入涼風堂,劉桃枝自後拉而殺之,時年五十八。於是下詔稱光謀反,今已伏法,其餘家口並不須問。尋而發詔,盡滅其族。


    金人將間書鏤版募印行間,散之境上,湯思退、尹穡等人必定以之進呈。可惜官修史書不曾記載此事,亦不知金人所為間書內容為何。然則,北周武帝代齊之後,循例追封前代勳臣時,就曾追封斛律光為上柱國、崇國公,則由此可明斛律光並無反叛事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