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張浚隆興二年三月十八日上疏,末尾有託孤之意,其“三至之言”何謂?

(2022-07-16 08:15:21)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隆興二年三月初,因湯思退等堅主與金議和,因此設計構陷張浚。時王之望奉使大金,隆興元年年底為張浚奏請先遣小使赴金試探金人慾和之誠意幾何,結果二人皆為金丞相僕散忠義所拘執,久之方為金主詔釋之使還。王之望以使金錢幣禮物在盱眙都督府等待朝廷進一步的指揮,於是在都督府,王之望一住就是四十餘日,每日召附近將帥見面,特別是召見了故相呂頤浩少子呂問之,於是,王之望向朝廷奏報了江淮東路江防設施皆為兒戲以及將帥怯戰,戰士緊缺等情況。三月十八日,孝宗遣使以王之望所奏,詢問都督府之相應處置措施,張浚乃知讒言所由,已決意請致仕歸養,於是在報備其相關處置的奏疏中附帶託孤,請孝宗妥為照顧長子張栻,以其性格耿直,眼中容不得一絲奸佞,恐有朝議日得罪,便請朝廷終始保全,使免大戾。張浚奏疏中其託孤之言曰:

臣又伏聖諭,虜人八九月之間必竭力而來在陛下以社稷宗廟之重理宜過為之備臣聞太公佐周以伐紂伊尹相湯以伐桀彼皆深通天人之際審桀紂之無道知其民之思治有所不動動無不成又況湯武之君德脩於已而二臣用心上達於天圖謀若有神相蓋非偶然也

臣學識駑下揆事度變安足以望前賢萬一臣竊觀金人無道弑主再世天怒人怨破滅無疑而臣所憂有大焉者今風俗習成上下相蒙,惟知富貴不知有他上違天理下虧臣節此風不改借使金人已亡內患外變且將相仍而起矣而其責實在陛下臣故願陛下正心脩已急收人才以應天心以活萬姓使事事誠實感格天人聖德日新兵革自息理之決然更無可疑。《:“鼓鐘於宮聲聞于外。”惟陛下敬之謹之天下幸甚臣子栻過聖慈奨借臣不勝感之至惟是臣父祖皆以賢良方正科出身臣以艱難之時勉強事功不謂讒謗交攻幾至亡身以及家族獨荷陛下眷遇之隆父子感涕恨無以報惟望陛下察三至之言終始保全使免大戾


        張浚在奏疏中所提三至之言,出自東晉葛洪《抱朴子嘉遁篇》。葛洪說:

     夫渐渍之久,则胶漆解坚;浸润之至,则骨肉乖析;尘羽之积,则沈舟折轴;三至之言,则市虎以成。故江充疏贱,非亲於元储,後母假继,非密於伯奇;而掘梗之诬,灭父子之恩;袖蜂之诳,破天性之爱。又况其他,安可自必。嗟乎!伍员所以怀忠而漂尸;悲夫!白起所以秉义而刎颈也。盖彻鉴所为寒心,匠人之所眩惑矣。

    而葛洪文中的三至之言,則典出《韓非子·內儲說》

    龐恭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張浚以三至之言,論讒言致信,忠臣被構陷的歷史典故,提請孝宗審察讒言屢至,以致弄假成真的道理。

    先是,張浚既為湯思退及其黨羽所擠,被詔視師淮上,於是張浚被迫離開行闕,途中雖屢疏請致仕歸養,然帝猶不之許,而湯思退、洪適、尹穡、王之望、錢端禮等人累加進讒,因此有詔罷江淮都督府,而張浚也以此力請致仕,還至秀洲,不復前行,靜候朝廷批旨。途中,張浚累有奏疏十餘首,今雖多亡軼不存,然由今存張浚之奏疏,亦可見當日張浚之艱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