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張浚傳論第三篇節錄:隆興北伐應該考證的幾大疑團

(2022-06-30 10:30:46)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杂谈

隆興元年四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都督張浚奉旨下令李顯忠、邵宏淵先後出師。以李顯忠出兵靈璧,邵宏淵出兵虹縣。張浚的這個指令是孝宗皇帝在四月初八日張浚入覲後,廷議不決,孝宗不由三省直接下達給李顯忠邵宏淵以及知會江淮都督府的御筆詔書。李顯忠攻取靈璧和邵宏淵攻取虹縣,是謂隆興北伐之始。而這時,張浚尚居盱眙都督府。

五月七日,李顯忠攻下靈璧。說攻取,其實是金人主動出降。五月初九日,李顯忠攜得勝之師赴虹縣與邵宏淵會合,一起拿下了虹縣。其實虹縣也沒有怎麼打仗,而是李顯忠下令靈璧的俘虜入城做宣講,於是當天就同意了出降。之後,李顯忠邵宏淵揮師北上,一舉攻下宿州城。宿州又名符離,因此,此後的宿州兵敗,史稱符離兵敗。

符離兵敗的結果對於當時的政局而言影響不是很大,因為所失就宿州、靈璧和虹縣,其器仗資糧都是從金人府庫中繳獲的。因為過淮之後,朝廷不再給官軍提供補給,士兵是因糧於敵,而且都督府根據御筆詔書,嚴禁官軍搶占民間之物,違者嚴辦。

這次失敗,敗得蹊蹺。有幾個疑問難以得到合理解釋。

疑問之一:朝廷為何要求吳璘棄陝西新復州軍?

金主完顏雍紹興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一下詔南征,以丞相僕散忠義居開封府節制,之後在陝西與吳璘相爭的主力因朝廷下詔令吳璘棄鎮还河池守蜀口,便開始部分向河南進发,成為後來馳援宿州金軍的兵力來源。如果吳璘不棄鎮,則宿州必無金軍主力來與之相爭。


疑問之二:隆興北伐,誰主其事?

張掄所撰李顯忠行狀謂李顯忠子與邵宏淵子親得聖諭,打到商丘之後再請旨。這個說法與張浚主持北伐的說法不一。李顯忠子李師廉和李師顏與邵宏淵子邵世雄親得聖諭,顯然聖諭不是張浚傳達的,而是直接下的口詔。


疑問之三:符離兵潰,朝廷究竟損失多少軍資器仗?


疑問之四:李顯忠、邵宏淵到底因何臨陣失和?

邵宏淵說取得了宿州、靈璧和虹縣的勝利,可以班師回朝請功了,李顯忠不同意。邵宏淵說金人主力二十萬南下將至宿州,李顯忠說金人主力在陝西,數千里之遙,絕非一二日可至,而實際上五月二十二日金人主力十餘萬就趕到了宿州。邵宏淵的這個情報是誰給的?


疑問之五:朝廷所遣輪戍的統制官李福、李保為何皆臨陣不戰?

三月二十八日,朝廷以萬人赴鎮江都督府換戍,其中李福是統制官,李保是統領,二十日李顯忠與金副帥志寧相鬥,這二位將領卻都到櫻桃園乘涼去了。而在紹興三十二年,李福曾經受到過高宗的召見,視為高宗的親信武將,忠勇可嘉,卻在這時當了逃兵,被都督府所遣吏員發現,交給李顯忠,當晚推問得失便被處斬。


疑問之六:朝廷之上誰是金人間諜線人?

金丞相僕散忠義五月一日緊急朝京師,金主以為都元帥,又從京師別庫調劑了一萬餘張夏天可以使用的強攻硬弩。問題是,張浚四月二十八日才在盱眙下令出師,出師的詔書連宰相史浩、陳康伯都給隱瞞了,所以張浚得此密旨下令出師,而千里之外的僕散忠義緊急朝京師,十六日左右即趕到了副元帥志寧屯駐的商丘(北宋的南京城),往返千餘里,十幾天的時間內僕散忠義這個老頭子是如何做到的?最為重要的是,從京師緊調集裝備並攜帶至商丘,顯然是得到了諜報宋人將要北伐。這個消息是誰給金人的?莫非是僕散忠義因為夢見宋人將北伐便做出如此決策?


疑問之七:李顯忠到底貪墨了多少繳獲的銀帛?

這個問題其實不甚重要。因為軍費不足,張浚在四月二十三日奏乞以紹興三十二年未曾支付給金人的歲貢錢帛的作為軍賞,孝宗的批复是同意先動用白銀二十五萬兩,至於絲帛則以後再說。而且,由於都督府的糧草官洪適同時還擔任別的要職,所以在四月二十四日前後,張浚奏乞以向子忞為都督府轉運使負責糧草。向子忞從地方郡守到盱眙都督府蒞職也沒有那麼快。即便是朝廷四月二十四日即發放這筆銀兩,從臨安運到盱眙也要十天半個月,而李顯忠、邵宏淵在五月初四日便以過淮。過淮之後,朝廷就不給他們一文錢一粒米了。他們的吃飯問題得去敵人府庫裡面去搶。所以,國家財帛幾乎未有讓李顯忠貪墨的機會。


此外,張浚在獲得靈璧和紅霞攻克的捷報之後,於五月十二日自盱眙過江前往濠州節制,盱眙到濠州有二百餘里地,離宿州有四百里路程。為何在出師之際張浚不即率都督行府前往前線督師?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這時張浚方接到孝宗密旨,令李顯忠邵宏淵一直打到商丘再請旨,因此才急急忙忙率都督行府前往濠州督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