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份彌足珍貴的文獻史料:紹興十年十一年間宋高宗御筆與岳飛詔彙編

(2022-06-27 21:15:46)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杂谈

仔細閱讀紹興十年金人廢盟入犯之後,宋高宗給岳飛的詔書,發現那時間高宗真的也很辛苦。為了調節軍隊上前線作戰,除了處理民政之外,給幾大將張俊、韓世忠、岳飛和吳璘、劉錡、楊沂中手寫詔書夠多的。單給岳飛的禦紮就是幾十份。可惜的是,給劉錡、楊沂中、張俊、韓世忠、吳璘等人的詔書今皆不見。唯獨岳飛的孫子岳柯細心收集,得以保存下來。這是一份十分珍貴的文獻史料。


紹興十年至十一年宋高宗給岳飛禦劄一覽序

01 昨因虜使至,慮傳播不審,妄謂朝廷專意議和,是用累降旨,嚴飭邊備。近據諸路探報,虜人舉措,似欲侵犯。卿智謀精審,不在多訓,更須曲盡關防,為不可勝之計,斯乃萬全。朕比因傷冷作疾,凡十日不視朝,今則安和無事。慮貽卿遠憂,故茲親詔,想宜知悉。 

02 金人過河,侵犯東京,複來佔據已割舊疆。卿素蘊忠義,想深憤激。凡對境事宜,可以乘機取勝,結約招納等事,可悉從便措置。若事體稍重,合稟議者,即具奏來。付卿親劄,想宜體悉。

03 金人再犯東京,賊方在境,難以召卿遠來面議。今遣李若虛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機禦敵之事,卿可一一籌畫措置,先入急遞奏來。根據情勢據事勢,莫須重兵持守,輕兵擇利。其施設之方,則委任卿,朕不可以遙度也。盛夏我兵所宜,至秋則彼必猖獗,機會之間,尤宜審處。遣親劄,指不多及。五月十三日。

04 覽卿來奏,欲赴行在奏事,深所嘉歎,況以戎事之重,極欲與卿相見。但虜酋在近,事機可乘,已委卿發騎兵至陳、許、光、蔡,出奇制變,因以應援劉錡,及遣舟師至江州屯泊。候卿出軍在近,輕騎一來,庶不廢事。卿憂國康時,謀深慮遠,必有投機不可淹緩之策,可親書密封,急置來上,朕所虛佇也。遣此親劄,想宜體悉。 

05 金賊背約,兀術見據東京。劉錡在順昌,雖屢有捷奏,然孤軍不易支吾。已委卿發騎兵策應,計已遣行。續報撒離喝犯同州,郭浩會合諸路,扼其奔沖。卿之一軍,與兩處形勢相接,況卿忠義謀略,志慕古人,若出銳師邀擊其中,左可圖複京師,右謀援關陝,外與河北相應,此乃中興大計。卿必已有所處,唯是機會不可不乘。付此親劄,想宜體悉。 

06 劉錡在順昌府,捍禦金賊,雖屢殺獲,其賊勢源源未已。卿依已降詔旨,多差精銳人馬,火急前去救援,無致賊勢倡狂,少落奸便,不得頃刻住滯。六月六日巳時。

07 已降指揮,委卿遣發軍馬,往光、蔡以來,策應劉錡,以分賊勢。緣錡首與虜人相角,稍有剉衂,即於國體士氣,所系非輕。卿當體國,悉力措置,無致少失機會。付卿親劄,想宜體悉。

08 覽卿奏,已差發張憲、姚政軍馬至順昌、光、蔡,深中機會。卿乞赴行在所奏事,甚欲與卿相見。緣張俊親率大兵在淮上,已降指揮,委卿統兵並力破賊。卿可疾速起發,乘此盛夏,我兵得利之時,擇利進取,候到光、蔡,措置有緒,輕騎前來奏事,副朕虛佇也。付此親劄,想宜體悉。

09 覽卿親書奏,深用嘉歎,非忱誠忠讜,則言不及此。卿識慮精深,為一時智謀之將,非他人比。茲者河南複陷,日夕愴然。比遣兵渡淮,正欲密備變故,果致俶擾。劉錡戰退三路都統、龍虎等軍,以捷來上。顧小敵之堅,深軫北顧之念。卿可附近乘此機會,見可而進,或掎角擣虛,或斷後取援,攻守之策,不可稽留。兵難遙度,卿可從宜措置,務在取勝,用稱引望。已進卿秩,並有處分,想已達矣。建不世之勳,垂名竹帛,得志之秋,宜決策於此。他處未曾諭旨,今首以詔卿,蔽自朕意,想宜體悉。 

10 累降詔旨,令發精銳人馬,應援劉錡。今順昌與賊相對日久,雖屢殺獲,恐人力疲困不便。卿可促其已發軍馬,或更益其數,星夜前去協助劉錡,不可少緩,有失機會。卿體朕此意,仍具起發到彼月日奏來。六月十二日。 

11 劉錡在順昌屢捷,兀術親統精騎到城下,官軍鏖擊,狼狽遁去。今張俊提大軍在淮西,韓世忠輕騎取宿,卿可依累降處分,馳騎兵兼程至光、蔡、陳、許間,須七月以前乘機決勝,冀有大功,為國家長利。稍後時弓勁馬肥,非我軍之便。卿天資忠智,志慕古人,不在多訓。十九日三更。

12 覽卿六月二十二日奏,得順昌府陳規所申,見親提兵前去措置。可見卿忠義許國之誠,嘉歎不已。今虜兵雖退,若不乘時措置,恐他時愈見費力。已令張俊措置亳州,韓世忠措置宿州、淮陽軍,卿可乘機進取陳、蔡,就閏六月終,一切了畢。候措置就緒,卿可輕騎一來相見也。

13 近據諸處探報及降虜面奏,皆雲兀術與龍虎議定,欲誘致王師,相近汴都,並力一戰。卿切須占穩自固,同為進止。虜或時遣輕騎來相誘引,但挫其鋒,勿貪小利,墮其詭計。俟有可乘之隙,約定期日,合力並舉,以保萬全。二十七日。

14 覽卿奏,提兵已至蔡州,暑行勞勩,益見忠誠許國,嘉歎無已。朕意初欲擒取孽酋,庶幾群醜自潰,兩國生民有息肩之期。然賊情敵勢,必已在卿目中,遲速進退,卿當審處所宜。廿八日。

15 覽卿奏,克復穎昌,已離蔡州,向北措置。大帥身先士卒,忠義許國,深所嘉歎。然須過為計慮,虜懷蠆毒,恐至高秋馬肥,不測豕突,當使許蔡遺民前期保聚。大軍進退之宜,輕重緩急,盡以委卿,朕不從中禦也。初三日。

16 得卿奏,提兵在道,暑行勞勩,朕念之不忘。狂虜尚在近景,今已入秋,預當嚴備,以防豕突。蔡穎舊隸京西,今專付卿措置,當分兵將屯守防捍,並謀絕其糧道,使虜有腹背之顧。在卿方略,隨宜處畫。朕久欲與卿相見,事畢,輕騎一來為佳。余侯面議。遣此親劄,想宜體悉。

17 覽卿奏,知已遣兵下鄭州,自許陳蔡一帶,形勢皆為我有。又大軍去賊寨只百餘裏,想卿忠義許國之心,必期殄滅殘虜,嘉歎無已。然賊計素挾狙詐,雖其奸謀不能出卿所料,更在明斥堠,謹間諜,乘機擇利,必保完全。兵事難以隃度,遲速進退,朕專付之卿也。已差中使勞卿一軍,未到間,卿有所欲,前期奏來。入覲無早晚,但軍事可以委之僚屬,即便就途。遣此親劄,想宜體悉。

18 覽卿七月五日及八日兩奏,聞虜並兵東京,及賊酋率眾侵犯,已獲勝捷。卿以忠義之氣,獨當強敵,志在殄滅賊眾,朕心深所傾屬。已遣楊沂中悉軍起發,自宿亳前去牽制,聞劉錡亦已進至項城。卿當審料事機,擇利進退,全軍為上,不妨圖賊,又不墮彼奸計也。遣此親劄,諒深體悉。

19 覽卿奏,八日之戰,虜以精騎沖堅,自謂奇計。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賊鋒,戕其首領,實為雋功。然大敵在近,卿以一軍,獨與決戰,忠義所奮,神明助之,再三嘉歎,不忘於懷。比已遣楊沂中全軍自宿泗前去,韓世忠亦出兵東向。卿料敵素無遺策,進退緩急之間,可隨機審處,仍于劉錡相約同之。屢已諭卿,不從中禦,軍前凡有所須,一一奏來。

20 覽卿奏,兀術見聚兵對壘,卿欲乘時破滅渠魁。備見忠義之氣,通於神明,卻敵興邦,唯卿是賴。已令張俊自淮西,韓世忠自京東,擇利並進。若虜勢窮蹙,便當乘機殄滅,如奸謀詭計尚有包藏,諒卿亦能料敵,有以應之。楊珪自虜中逃歸,有所見事宜,今錄本付卿,亦欲一知也。遣此親劄,想宜體悉。

21 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師,機會誠為可惜。卿忠義許國,言詞激切,朕心不忘。卿且少駐近便得地利處,報楊沂中劉錡共同相度,如有機會可乘,約期並進。如且休止,以觀敵釁,亦須聲援相及。楊沂中已於今月二十五日起發,卿可照知。遣此親劄,諒宜體悉。

22 比聞卿已趣裝入覲,甚慰朕虛佇欲見之意。但以卿昨在京西,與虜接戰,遂遣諸軍掎角並進。今韓世忠在淮陽城下,楊沂中已往徐州,卿當且留京西,伺敵意向,為牽制之勢。俟諸處同為進止,大計無慮,然後相見未晚也。遣此親劄,諒深體悉。

  23 昨以韓世忠出軍淮陽,委卿留京西,為牽制之勢。今聞卿已至廬州,世忠卻以歸楚。卿當疾馳入覲,以副朕佇見之切,軍事足得面議。遣此親劄,諒深體悉。

  《高宗本紀·第二十九》載:“壬戌,飛以累奉詔班師,遂自郾城還。”

24 據探報,虜人自壽春府遣兵渡淮,已在廬州界上,張俊、劉錡等見合力措置掩殺。卿可星夜前來江州,乘機照應,出其前後,使賊腹背受敵,不能支梧。投機之會,正在今日。以卿忠勇,志吞此賊,當即就道。付此親劄,卿宜體悉 一月十日。

高宗令諸帥合兵淮西迎擊金軍。十九日劉錡率部援淮西。二十九日高宗再發此劄催岳飛星夜出師。

25 比以金賊侵犯淮西,已在廬州,張俊、楊沂中、劉錡見並力與賊相拒。已親劄喻卿,乘此機會,提兵合擊,必成大功,副卿素志。卿可星夜倍道來江州,或從蘄、黃繞出其後,腹背擊賊。機會在此,朝夕須報,再遣親劄,想宜體悉 。

淮西宣撫使張俊等在前線禦敵,岳飛上“合諸帥兵破敵”奏章,兵馬未動。高宗又催岳飛星夜出師。

26 虜犯淮西,與張俊和州相拒。已遣親劄,趣卿倍道前來,合力擊賊,早夜以俟。卿忠智冠世,今日之舉,社稷所系,貴在神速,少緩恐失機會也。再遣手劄,卿當深悉。

七日 張俊、楊沂中、劉錡等合力破敵。時至二月七日,部未動。高宗第三次催其倍道前去。

27 虜寇聚於淮西,張俊、楊沂中、劉錡已於和州巢縣下寨,與賊相拒。韓世忠出兵濠上。卿宜倍道,共乘機會。前所發親劄,卿得之,必已就道。今遣張去為往喻朕意,卿更須兼程,無詒後時之悔。諒卿忠智出於天性,不俟多訓也。

高宗以為岳飛部已出師,實未動。高宗遣張去為到嶽部督促,第四次催其兼程進發。

28 昨得卿奏,欲合諸帥兵破敵,備見忠誼許國之意,嘉歎不已。今虜犯淮西,張俊、楊沂中、劉錡已並力與賊相拒。卿若乘此機會,亟提兵會合,必成大功。以朕所見,若卿兵自薪、黃境出其後,腹背擊賊,似為良策。卿更審度,兵貴神速,不可失機會也。再遣親劄,想宜體悉。

高宗第五次催岳飛出師。岳珂稱二月九日才收到“星夜前來江州”禦劄。但岳飛未“星夜”進發,向高宗報告擇定十一日出師。

29 比屢遣手劄,並面諭屬官,仍遣中使趣卿提兵前來,共破虜賊。諒卿忠憤許國之心,必當力踐所言,以攄素志。今據歸正人備說,金賊桀黥頭首皆在淮西。朕度破敵成功,非卿不可。若一舉奏功,庶朕去年宥密之詔,不為虛言。況朕素以社稷之計,倚重於卿,今機會在此,曉夕以佇出師之報。再遣此劄,卿宜體悉。十五日。

二月九日,關師古複取巣縣。高宗屢遣手劄,並遣中使催促,嶽部終於二月十一日出師。軍情緊急,高宗加緊催促。

30 屢發手詔,及毛敦書、張去為繼往喻旨,朝夕需卿出師之報。覽二月四日奏,備悉卿意,然事有輕重,今江、浙駐蹕,賊馬近在淮西,勢所當先。兼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錡、李顯忠等皆已與賊對壘,卿須親提勁兵,星夜前來蘄、黃,徑趨壽春,出其賊後,合力剿除凶渠,則天下定矣。想卿聞此,即便就道。再遣親劄,宜深體悉。

二月十三日張守忠敗金軍于金椒縣。十四日劉錡出清徯邀擊金軍;王德、張子蓋會兵取含山縣。岳飛部在參戰途中。高宗盼嶽部“出師之報”,繼續加緊催促。

31 得卿奏,欲躬親前去薪、黃州,相度形勢利害,貴得不拘於九江。以卿天資忠義,乃心王室,諒惟蚤夜籌畫,必思有以濟國家之急。若得卿出蘄、黃,徑搗壽春,與韓世忠、張俊相應,大事何患不濟。中興基業,在此一舉。覽奏不勝嘉歎。再遣親劄,卿宜體悉。十七日未時。

二月十五日崔皋敗金軍于舒城縣。劉錡、楊沂中、張俊、王德等相繼趕到柘皋,準備圍殲金軍。嶽部在參戰途中。

32 得卿九日奏,已擇定十一日起發,往蘄、黃、舒州界。聞卿見苦寒嗽,乃能勉為朕行,國爾忘身,誰如卿者!覽奏再三,嘉歎無斁。以卿素志殄虜,常苦諸軍難合。今兀術與諸頭領盡在廬州,接連南侵。張俊、楊沂中、劉錡等共力攻破其營,退卻百里之外。韓世忠已至濠上,出銳師要其歸路。劉光世悉其兵力,委李顯忠、吳錫、張琦等奪回老小、孽畜。若得卿出自舒州,與韓世忠、張俊等相應,可望如卿素志。惟貴神速,恐彼已為遁計,一失機會,徒有後時之悔。江西漕臣至江州,與王良存應副錢糧,已如所請,委趙伯牛,以伯牛舊嘗守官湖外,與卿一軍相諳妥也。春深,寒暄不常,卿宜慎疾,以濟國事。付此親劄,卿須體悉。十九日二更。

二月十八日,劉錡、楊沂中、王德等會兵在柘皋大敗金軍。岳部未能按高宗部署及時提兵趕到實施合圍,貽誤戰機,讓金軍安全脫險,痛失圍殲金軍的極好機會。

33 聞虜人已過壽春,卿可與張俊會合,率楊沂中、劉錡共往克復。得之,則盡行平蕩,使賊不得停跡,以除後患,則卿此來不為徒行也。有所措置,開具奏來。一日。

二月二十日張俊收復廬州。二月二十三日岳部到舒州。三月一日高宗命岳飛赴廬州與張俊會合。

34 韓世忠奏,已提親兵自濠往壽春府,卿可約與相見,從長措置。虜人若未全退,或已退複來接戰,即當乘其既敗,痛與剿戮,使知懲畏;若已退不復來,即壽春、順昌皆可平蕩靜盡,免其後來之害。以卿體國之意,必協心共濟,不致二三也。遣此親劄,諒宜深悉。

高宗詔示岳飛往壽春府與韓世忠相約,從長遠籌謀抗金事宜。

35 得卿奏,知卿屬官自張俊處歸報,虜已渡淮,卿只在舒州聽候朝廷指揮,以此見卿小心恭慎,不敢專輒進退,深為得體,朕所嘉歎。據報兀術用酈瓊計,複來窺伺濠州。韓世忠已與張俊、楊沂中會與濠上,劉錡在廬州柘皋一帶屯軍,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糧起發,前來廬州就糧,直趨壽春,與韓世忠等夾擊,可望擒殺兀術,以定大功。此一機會,不可失也。廬州通水運,有諸路漕臣在彼運糧。急遣親劄,卿切體悉。十日二更。

三月四日金軍圍攻濠州,八日破城。三月七日韓世忠敗金軍於昭信縣聞賢坡。

36 兀術再窺濠州,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錡皆已提軍到淮上。以卿忠智許國,聞之必即日引道。切須徑赴廬州,審度事勢,以圖壽春。廬州水運,而諸路漕臣皆萃於彼,卿軍至,糧草不乏,又因以遮罩江上,軍國兩濟,計無出此。已行下諸漕,為卿一軍辦糧草,不管闕乏。付此親劄,卿須體悉。十一日未時

三月十日,韓世忠進兵至濠州。岳飛率師在趕往濠州救援途中。

37 得卿奏,卿聞命即往廬州,遵陸勤勞,轉餉艱阻,卿不復顧問,必其行,非一意許國,誰肯如此?據探報,兀術複窺濠州。韓世忠乘捷至城下,張俊、楊沂中、劉錡先兩日盡統所部前去匯合,更得卿一軍同力,此賊不足平也。中興勳業,在此一舉,卿之此行,適中機會,覽奏再三,嘉歎不巳。遣此獎諭,卿宜悉之。

三月十二日,岳飛部趕到定遠縣。當時宋金會戰已結束四天。

38 累得卿奏,往來廬、舒間,想極勞勩。一行將士日夜暴露之苦,道路登涉之勤,朕心念之不忘。比以韓世忠尚在濠州,與賊相拒,獨力恐難支梧,累奏告急。卿智略有餘,可為朕籌度,擇利提師,一出濠、壽間,牽制賊勢,以援世忠。想卿忠義體國,必以宗社大計為念,無分彼此。劉錡一軍,已專令間道先行,張俊、楊沂中亦遣兵前去,並欲卿知。十七日。  

岳部得悉金軍撤走,約於三月十四日返回舒州。

從上表可以看出,當時宋高宗對合力殲滅金軍極有信心,催促岳飛出師十分火急。劉錡、張俊等大將行動迅速。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誅岳飛詔》如下:

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餘並依斷。于鵬、孫革、王處仁、蔣世雄除名,內:于鵬、孫革永不收敘。于鵬送萬安軍、孫革送潯州、王處仁送連州, 蔣世雄送梧州,並編管。僧譯一決脊杖二十,刺面、配三千裏外州軍牢城,小分收管。智浹決臀杖二十,送二千裏外州軍編管。

岳飛、張憲家屬,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月具存亡聞奏。編配人並岳飛家屬並令楊沂中、俞俟,其張憲家屬令王貴、汪叔詹多差得力人兵防送前去,不得一併上路。岳飛、張憲家業籍沒入官,委俞俟、汪叔詹逐一抄劄具數申尚書省,餘依大理寺所申並《小帖子》內事理施行。仍出榜曉諭:應緣上件公事干涉之人,一切不問,亦不許人陳告,官司不得受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