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元年正月吳璘自陝西德順軍退師,損失巨大,吳璘僅以身免,為何如此慘敗?
(2022-05-20 17:09:00)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军事 |
紹興三十二年冬十二月初四,孝宗手詔令川陝宣撫招討使吳璘自德順軍退師還秦州(今甘肅天水市)以守蜀口。隆興元年正月初四吳璘得旨,當時宣撫司僚屬皆謂軍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認為不能退師,吳璘因聞恩幸王繼先寵妃劉婉儀謀殺大將劉錡以取悅金主圖謀固和,因此後來劉錡之死給吳璘很大的衝擊,知道朝廷疑忌並厭惡功臣,又有旨兩國講和,各自退師,吳璘不敢違旨不遵,於是,將宣撫司一眾文書檔案焚毀,然後致函金陝西大帥合喜,謂宋帝有旨兩國講和各還本軍,便於二十二日動身離開德順軍城池。大軍出城之後即為金師所乘,結果我師大敗,死傷三萬餘人,統制以上死者十餘人,吳璘僅以身免。
一向以來,吳璘在陝西是神一般的存在,為何這次會遭遇如此大敗?一個不為史書所載的原因,還是因為上了漢奸的大當。
早在建炎四年十一月時,官軍因曲端持不戰之論,被宣撫使張浚罷去軍職之後,曲端部將張中孚、張中彥兄弟等五大將領皆率眾降金或降於西夏。然後這些人到處造謠,說是宣撫司張浚和參謀官劉子羽對他們橫加迫害。他們在偽境上書南宋朝廷,說只要流放張浚、劉子羽,他們將率部反正。結果直到紹興九年兩國議和之後,宗弼才遣還張中孚、張中彥兄弟,朝廷對他們十分禮遇,高官厚祿,視如親王。紹興十二年和議成,宗弼又將他們素還。而在這其中,吳璘在陝西,鼓動宣撫副使王剛中上書朝廷,說張中孚張中彥皆失未將,不可置之國家要害,於是乃將他們賜以宮使。
紹興三十一年八月,狼主完顏亮伐宋,詔以張中孚為德順軍守臣,吳玠以大軍攻下德順軍之後,張中孚為了報仇,可謂是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因此便鼓動陝西都統合喜乘機用兵,大敗吳璘。
在官修史書中,對於漢奸張中孚與吳璘在德順軍抗爭一事隻字不提,但不知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