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師魯國公史浩跋楊萬里《張魏公配享議》稱其文章節概,卻未明張浚張栻父子對楊萬里的關心

(2022-05-07 09:15:14)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關於紹興十五年朝議張魏公配享高宗一事,爭論的關節人物是翰林學士洪邁和秘書監楊萬里兩人。當然,支持以張浚配享的還有吏部侍郎章森。章森是漢州綿竹人,與張浚父子應該有所交際。但章森要求張浚岳飛配享高宗,而不應該用張俊和呂頤浩,也即是說他們人望不夠。史稱洪邁與張浚之間有宿憾,故此堅持用呂頤浩和張俊,後來孝宗出面,謂張浚有富平、淮西和符離三敗事,而楊萬里的奏議中只言張浚之功不言其過,因此大為不平,也不讓侍從臺諫再議此事,而是一以決之。當時張浚長子張栻已經亡故數年,少子張枃亦被外放,直到高宗配享一事已經議定方才再召為侍從官。故此,楊萬里的力量不夠。因為太師史浩、宰相王淮都是與張浚不對付的,宰相王淮一度曾經奏請以湯思退弟弟和兒子在六部行走,被孝宗斷然拒絕,因此高宗配享事決定之後,王淮被罷相,周必大留正雖然也是張浚後輩,但周必大雖然也是右丞相,但在這事上自然沒有他們多少說話的餘地。


楊萬里為何對張浚張栻父子如此忠義?史浩自然不懂。據楊萬里自己說他深受感動的是紹興三十二年張浚奏請舉才,曾經推舉楊萬里可以入學士院,但卻未果。當時楊萬里已經年近四十歲,仍然在零陵地方上做縣丞,還是正科級幹部,已經自覺仕途沒有什麼指望了。結果張浚這麼一舉薦,楊萬里的詩歌文章驟然天下皆知,這為後來得到朝廷的任用不無補益。在張浚而言,也許真的是舉手之勞,吹噓一下而已,但對於沉淪中的楊萬里而言,卻是一根救命的稻草。自此楊萬里便視張浚為知己。但楊萬里所上張魏公配享議,對於其仕途而言,的確是漆身吞炭以報之舉。


淳熙十五年夏太師史浩《跋楊廷秀秘監張魏公配享議

予觀此書敷敘條暢有作者闗鍵世方寳其文章予獨取其節槩古人于知己,漆身吞炭後世徃徃不然縱未彎弓下石其不面譽背毀者幾希孟子語智之於賢者必歸之命也忠獻張公亡乆矣今日忽有一國士報者可謂鳯鳴朝陽夫張之知楊不過吹噓奬進猶報之如許使國家而用斯人肯負吾君乎此予所以重其節槩也予平生受無垢先生張公之知至今寢飯不忘然猶未知報所因有感於斯文故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