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值得深思的右丞相張浚寫給左丞相趙鼎的私人書信,兩人關係是怎麼一種狀態?

(2022-05-05 22:01:15)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在《全宋文·張浚集》中,收有張浚僅存的寫給左丞相趙鼎的一封私書。三年前我初讀此書時,覺得張浚、趙鼎兩人同相,趙鼎主內政,張浚主兵政江防,關係密切友善,彼此之間無纖介嫌隙。後來史料讀多了,漸漸有了一些疑問。張浚在僅存的寫給元稹丞相老兄的這封私書中,幾乎全是公事,一毫不及私事,但為何卻要以私書相干?如果左丞相趙鼎對右丞相在江防與兵政上的事情全力支持的話,張浚何須以私書相責?考慮到這一年中自二月十二日兩人同日拜相,閏二月中旬張浚即奉旨率都督行府巡視諸軍,之後張浚三度上疏請辭相罷政與祠,可見左右丞相相處並不和諧。前宰相朱勝非說趙鼎立黨如山,紹興六年六月臨安地震,有詔令士庶上疏言缺政,及聞趙鼎以親當布列朝廷,因此嚇得不敢多言。前觀文殿大學士李綱因張浚力荐被除江西安撫制置大使,不知所以,且又自以是趙鼎的恩人,因此曾經上疏言事,結果紹興七年被打成張浚餘黨被罷。

由是可知,兩人之間的關係並不如史書所云親如兄弟,只因小人呂祉離間而關係破裂。張浚寫這封書信的要旨是自己蒙冤,但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就不計較了。如果自己也坐在朝堂之上,日飲醇酒,結黨固位,自然不會被言者論劾,落得耳根清淨。從這封書信的內容來看,趙鼎對張浚工作所採取的箝制措施主要是不給經費和軍資,以至於張俊、岳飛、劉光世三大帥的防秋軍資沒有着落,才迫不得已以私書干左相。應該說當時例行的都督府行文到朝廷之上無人理會的地步,而趙鼎這樣做的目的,應該說迫使張浚知難而退,最終自請罷政去位。

這封書信的寫作時間是二十八日,小雨作寒之際,所以大體可以確定在秋季。地點是鎮江所轄的丹陽,是由是與張俊、岳飛約定了會商時間。當時韓世忠屯駐在江東,所以就不曾提及韓世忠和劉光世兩人的會面時間地點。《全宋文》謂張浚此書作於紹興五年秋冬至紹興六年秋冬之間,這個時間界定太過寬泛。不可能是紹興六年秋冬之際。一則是紹興六年八月定策行幸平江,九月一日已經車駕自臨安府登舟出發,中間張浚因接到前線劉豫三十萬大軍入犯的諜報而先行赴淮甸措置捍禦。而其年七月中張浚已經奉召自江上回臨安奏事。

既然是小雨作寒,也就是秋寒初隆時節,應該說是紹興五年七月。當時張浚都督岳飛平定了為禍湖湘十餘年的湖寇楊么,六月中即率都督行府沿江買舟東進,直接赴江淮措置防江,督令修築相關防禦公事。所以,我認為此書寫作於紹興五年七月二十八日。而在之前,張浚收到了趙鼎所作的一首賀詩,說是右相平定湖寇,其功極大,皇帝與朝廷皆十分欣悅。故此張浚有次回書。書中所謂常州之筆極佳,但缺少筆毫,已令計置,估計也是張浚為國生財的一種舉措。



二十八日張浚行次丹陽作《與趙鼎書》

浚咨目,頓首再拜:

即日小雨作寒,伏惟機政之暇,鈞候起止萬福。區區已次丹陽(今屬鎮江管轄),張[2]期以今日相會。岳[3]過太平,數日之間,事可決也。惟錢糧藐然無涯,戶帖州縣皆不敢催督,尚觀望改易耳,將如之何?早夜思之,任今日之責者誠難,內有輕舉之謗,外蒙聚斂之責,終不若前時居廟堂者,偷安寡悔之為愈也。然則國家大計又將如何?況吾儕被上厚恩,且天下所責望乎?凡有可致力者,更冀默運於內,切祝切祝。

常州許筆甚佳,但毫極難得,已令計置。為天下自愛,不宣。

浚咨目,再拜,頓首再拜,元稹丞相老兄鈞座。

二十八日早。謹空。



[1] 紹興五年秋冬之際,張浚率行府平定湖寇楊麼之後再去江上督師防江,嘗於七月二十八日致函左丞相趙鼎,其稱“浚咨目,再拜,頓首再拜,元稹丞相老兄鈞座。二十八日早。”《全宋文》注稱張浚此書作於紹興五年九月至紹興六年十二月之間,此論太寬泛。紹興五、六年其後大寒大旱,張浚此書中既云小雨作寒,當不至於在九月之後,必定在九月之前,而紹興六年八月張浚奉詔回行在奏事之後定策車駕行幸平江,九月劉豫以三十萬大軍犯境,形勢緊張,朝野風聲鶴唳,張浚在前線統籌,加以張俊、劉光世畏戰退避,張浚不至於如此輕鬆詼諧。而稱趙鼎為元稹丞相老兄鈞座,表明二人關係尚無大裂縫。

[2] 此張期以今日相會,當指張浚今日與江東宣撫使張俊相會與商江防大計。其時張俊屢疏請致仕,對朝廷重用岳飛有點小情緒。

[3]岳即岳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