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紹興七年淮西兵叛的六大責任主體,宰相張浚責任最小
(2022-04-19 19:17:51)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現存的官修正史對紹興七年八月淮西之變件記述的背後,還有許多相關真相的史料。通過對這些史料進行梳理研判,我認為官修史書將淮西兵變肇因歸咎於宰相張浚,是當時皇帝趙構欲以孝養為名,急欲與金構和,旨在杜絕少帝趙桓被金人復立于開封府,造成事實上的兄弟相爭,或杜絕金人遣還皇太子趙諶南下承繼大統的圖謀,因而與謀求復相且也主和的前宰相趙鼎,以及奉金之命南還以阻格趙宋興兵復仇的歸誠官秦檜,聯手打壓主戰派大臣張浚的一種嫁禍行為。這一事件的許多相關史料雖然被趙鼎、秦檜等人先後刪除篡改,但同時也留下許多線索,這些線索表明淮西之變有不同的責任主體。這些責任人分別是:
一)偷安忍恥、匿冤忘親以求固位而急欲罷戰彌兵、屈己求和的皇帝趙構;
二)因淮西捍禦戰役中主張棄地退守並私令劉光世撤退而被罷相的左丞相趙鼎;
三)奉金主使命歸誠以阻格趙宋稱兵向金復仇的新除樞密使秦檜;
四)自建炎四年五月十一日即因天變誣奏張浚在秦州僭越的知樞密院事沈與求;
五)為求進除簽書密院以為執政的兵部尚書呂祉;
六)自三月下旬其相權即被架空且在七月中因旱災即固求去位還政的宰相張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