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統帥張浚張栻父子與南宋詩詞名人:李清照、陳與義、張元幹、張孝祥、陸游、楊萬里、周必大、辛棄疾
(2022-04-05 17:15:37)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張浚作為南宋中興名臣,出將入相,知交滿天下,與文人雅士也多交往。
張浚與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幾乎沒有交集。建炎三年,李清照丈夫趙明誠因宰相呂頤浩等人舉薦,雖然在建炎三年正月以擅棄江陵城之罪被行遣,但因為與宰相呂頤浩同是山東老鄉,故此不久既以前執政子嗣而復用之。同年七月張浚因勤王成功,被篡立得益的外戚排擠出朝,出守四川,直到紹興四年二月召還回朝,三月中即被行遣。此後,李清照因與秦檜為親戚,受到了秦檜妻子王氏的暗中照顧,張浚在紹興七年獨相時,曾經任用李清照夫兄趙思誠,但這時李清照已經改嫁張汝州且又離婚,因此,張浚與李清照完全沒有交集。張浚孀母二十五歲即寡居,獨自撫養張浚三兄弟及族孫張椿,因此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張浚,自然不敢與失節孀婦李清照交往。
陳與義是洛中八駿之詩駿。因為陳與義祖籍四川,所以與張浚有鄉黨之宜,因此張浚與陳與義關係甚好,紹興七年張浚為相,乃以陳與義為參知政事,可惜張浚罷相之後,陳與義被罷,紹興八年鬱鬱以終。
張元幹是當時詞作名家,但與建炎宰相李綱私交甚密,之後李綱被罷,歸居福州,紹興九年張浚起復知福州,有機會與抗金之士如胡銓、張元幹等交往,張元幹曾有組詩為張浚祝壽。
張孝祥是紹興二十四年高宗皇帝親擢的狀元郎,張孝祥因上疏請复岳飛名譽,故此父子皆曾被秦檜誣枉入獄,紹興三十一年冬朝廷起復張浚為都督江淮諸軍事之後,曾經招納張孝祥入幕府。其後,張栻與張孝祥成為摯友。
陸游與秦檜不咸,因為陸游之學識勝過其孫子秦熺,故被秦檜打壓,剝奪了科舉資格。紹興三十一年,人近中年的陸游始因姻戚史浩舉薦被賜進士出身,並被旨出守京口(鎮江府),張浚開府鎮江,特意過府去看望過陸游,因為陸游之父陸宰早年曾在興元府任職,張浚政和八年登第之後便在興元府為士曹參軍。張浚因為與陸游之父有交往,因此既然開府鎮江,便特地去看望了故人之子陸游。陸宰在紹興中曾經做過臨安府尹,也曾經在朝中任職,與張浚的交往也還是蠻多的。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之中與張浚父子關係最為密切的。楊萬里紹興末為官永州時,曾經拜張浚為師,因此對張浚一直以師道處之,又與張栻建立起來了深厚的友誼,為了張栻,楊萬里甚至敢於得罪宰相虞允文。
周必大是南宋詩人中官位比較高的,最終為朝廷所禮,食邑一萬五千餘戶。但周必大早孤,養於外祖父家,所以在紹興二十一年中舉登第之後,又參加了制科考試,中宏辭博學科。因此紹興末已是中書舍人,頗得朝廷重用。不過,因為反對孝宗任用近習,不肯龍大淵、曾覿書黃籙,被孝宗罷官與祠,閒居數年之久,直到乾道六年虞允文為宰相,才奏起周必大。周必大與張浚的交往不多,見過兩面,但周必大之父周建利與張浚同為太學生,周必大隆興元年四月罷官之後曾以年家子謁見張浚,並在張浚入覲的官船上見識了張栻。從此張栻與周必大多有書信往返。
辛棄疾紹興末自濟南南歸,後因耿京被殺,辛棄疾便不復北歸抗金,而是一直留在江東。最初朝廷對於辛棄疾不甚信任,也不甚大用,直到淳熙中辛棄疾才以才幹為朝廷所用。辛棄疾與張栻關係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