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重修大金國志》宣宗貞祐二年五月,直院孫大鼎上疏謂張浚是宋之忠臣,志在復仇
(2022-04-05 10:43:23)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金宣宗貞祐二年,金經過一番內亂之後,北方迫於蒙古人不斷南侵,乃謀遷都洛陽,朝議久而不決,金主乃遣使責南宋二年之歲幣,而真德秀上疏請與金絕交聘,且不复納貢。其《欽定重修大金國志》曰:
宋臣真德秀請與我絶使,又再至宋,迄不予。直院孫大鼎再入疏,其辭曰:
古今殊時,事勢亦異,論事不如論意。竊惟太宗命莊武太子之伐宋也,初至汴京而回。忠獻再往,極其智巧,脇之以威,誘之以術。夕慮朝行,謀始謹終。考其設施,大略有三:
汴京既克,不忍肆兵。誘之使至,始行廢奪,召其羣從子弟,布置耳目,搜録無遺。惟懼顚木之有由蘖,將終為國之害,不思康王遁於河北。大軍既返,宋號復興。天時方暑,未可回轍。秋風稍勁,忠獻以三千騎徑由山東以趨淮甸,兵至揚州,垂得而復失。續遣忠烈王越江窮追於海隅,以乘桴而不及,勝負相當,勢始可慮,此其一也。
宋既有主,兵交未巳。汴洛陜西,是為故區。忠獻懼百姓之難結,政化之難敷,故先王張楚,次立劉齊。若果爭必取,則復立靖康君,使之相持而南自弱。謀未盡行,忠烈繼之,鋭意取江南,計議歸三京,以誘其將兵於平地,彼保江則河必虛,彼若不守河,是我嘗歸之,而彼自委棄,在遺民當自歸曲於其主,此其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