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哭哭笑笑成长中的小朋友

(2012-04-12 09:42:12)
标签:

育儿

分类: 成长的脚印

    俺家小朋友的身高现在已经正式122cm了。昨晚我父母开始追忆他各阶段成长的标志物:最初不到原先房子的小台面高,后来就快要跟音响平齐了,再后来长过音响了,耳朵到音响那儿了,整个头都过音响了,现在肩膀跟音响平齐了。多快哟!回头再看看还未满月的小龙龙,七年后,他也会是成天双脚有力地在家里上窜下跳呀!

    每天晚上我陪他读语文课文,他会随着课文内容要么放声大笑,要么难过不止,多么单纯的孩子哟!

    昨晚孩子告诉我说,我们动迁的房子七、八月份就能盖好了。

    我说:“这是好事儿呀!等咱们的房子盖好了,咱们好好装修装修,给你一个单独的房间,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好不好呀?”

    孩子高兴地说:“好呀!我要去宜家买那两个灯笼,还要买那种白色的、139元的单人床!”

    我说:“没问题!只要是比较好的,你喜欢的,哪怕是1390元的床也给你买!”我又接着说:“等咱们的房子装修好了,咱们三个人就搬过去住了,就不跟姥姥和姥爷住在一起了。”

    孩子马上就说:“不嘛!我要跟姥姥和姥爷住在一起。”

    我说:“这个房子是姥姥和姥爷的,等咱们的房子装修好了,姥姥和姥爷可以过去跟咱们一起住,也可以不去跟咱们一起住。”

    “我就要姥姥和姥爷跟咱们一起住嘛!”说着,孩子的眼眶湿润了。

    我一看,赶紧说:“好孩子,别哭,等到时候再说吧,现在不讨论这事儿了。”

    “我没哭!我要姥姥和姥爷住一起!”孩子努力地把眼泪忍了忍,才没掉出来。

    我赶紧帮他把眼泪擦掉。孩子姥姥和姥爷见状,也不敢说别的了,赶紧说:“好好好,我们到时候还住在一起。”这下子总算是平息了呀!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他:“那等咱们的房子装修好了,叫爷爷、奶奶过来跟你一起住怎么样?”

    “不行,我周末去爷爷、奶奶家住住就行了。我平时要跟姥姥和姥爷住一起!”

    晚上临睡前,我仔细地回味着。养育一个孩子,谁付出的时间、精力、感情多,孩子就跟谁亲,关键时刻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呀!

    以前还有种说法:“把孩子放在爷爷家养一个月,再放到姥姥家养一个月。这样双方老人都能有休息,也都不累。”

    以我目前的观点来看:上述做法纯粹是瞎扯!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他自身的成长是需要有感情寄托和情感延缓性的。就算是家境相近、都在同一个地域,孩子的爷爷家和姥姥家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与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甚至可以可而易举地就列出不一致的方面不下十条。若是一个月一换,对孩子来说,要么会很不适应;要么就必须得适应。而必须得适应的结果就是:孩子必须得在这种一个月一换的状态中学会察言观色、学会调整和隐藏自己、学会迎合别人,孩子成长过程中许多应该连续性的要素必然性会被打碎,孩子会因缺乏稳定、安全、可靠的环境,而变得多虑、多疑、敏感、更加不好教育、更加不听规劝。

    现在的养育模式越来越遵从于:“妈妈生、姥姥看、爷爷奶奶来参观。”当然这并不代表全体,也是有个例的。其实是哪一方面负主责都可以,年轻的父母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老人有条件的是应该伸把手的。在自己生命的旺盛期多付出一些,肯定日后会有收获的呀!亲手照顾的一方面,肯定会很辛苦;参观的一方,也应该时不时地帮忙,即使是只负责参观,参观费是一定要付的呀!

    至于做得好不好、怎么做,我感觉不必在这里空谈。只要有一颗为孩子着想的心、为子女分忧的想法,一切都会解决的。

    孩子的成长还是需要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年轻的父母们,尽量还是多抽出些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吧!跟着孩子在哭哭笑笑中一起成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