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痛苦的根源:“困”在别人的期待里
(2023-06-26 18:56: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 |
《被讨厌的勇气》里有一句话:“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为他人而活,换来最多的,往往是痛苦。
唯有不再盲目牺牲,走出期待的围城,才能真正脱离苦海。
别人的期待,你未必接得住
散文家席慕蓉曾说过:
“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迎合期待的人总是如此,置于压力之下,面对许多接不住的期待,诚惶诚恐。
一旦期待落空,就要受到无情的指责。
心理学家威尔伍德曾说:“期待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因为它要求对方顺从。”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过太多“你应该做什么”。
甚至不惜耗尽半生,为满足这些期待忙碌奔波。
但期待就像牢笼,束缚人的潜力与心中的抱负,让我们就算想满足他人,也未必做得到。
到最后,既苦了自己,还落不到好。
越迎合,越容易被拿捏
有一次莫言请朋友们吃饭。
菜点多了,大家吃饱后,盘里还剩下不少。
因为不想浪费食物,莫言闷头继续吃起来。
一位朋友见了,笑道:“瞧瞧莫言,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言下之意,是希望他不要这样做。
莫言听进去了,下次聚餐之前,吃过食物他再赴约。
结果,另一位朋友看他吃得少,又笑道:
“看看莫言那样儿,好像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
这回,朋友又希望莫言敞开吃了,让他再度陷入难堪。
别人的期待,未必都出于尊重。
理所当然地提要求,指手画脚时毫无负担,实则是一种拿捏。
毕淑敏曾说:“很多时候,你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于他们而言,你所做的事都不值一提。”
当对方把意志强加给你,要求你自我牺牲,那不是出于真正的爱。
越迎合,越容易被拿捏。
再怎么讨好,也换不来平等的尊重。
再怎么委曲求全,不过是平添心中的苦楚。
只有放下他人的期待,活出自我,方能挣脱束缚,不再受累。
强大自己,从拒绝开始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里说:
“生活本来就很精彩,只不过有人没发现自己是作者,没发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
事实上,成为自己的主角,是走向强大的开始。
豆瓣网友,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
某天,她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证,被一家广州的事务所录取。
这本是一个好消息,家人却反对她换工作,要她留下继续相夫教子。
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安排好一切后,便前往广州。
后来,妈妈成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收入翻了好几倍,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村上春树的父母对他有过许多期待。
学生时期,他们希望村上春树能研究日本古典文学。
婚后,又安排他经营一家音乐酒吧,与妻子过安稳的生活。
村上春树一一拒绝了。
大学时,他选择了戏剧专业。
2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作家,很快关闭了音乐酒吧。
当然,他的写作之路并不顺畅,家人的反对声还不绝于耳。
但村上春树没有放弃,他所写的《挪威的森林》销量破千万,国内外获奖无数。
如今,村上春树已经成为日本代表性作家。
拒绝他人的期待,追寻理想的人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当一个人不再盲目跟随别人的脚步,就能在遵循本心当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人生很短,与其费尽心思地讨好,不如把更多时间,用于寻找自己的舞台。
发掘自己的潜力,尽情绽放生命,才能成为强者。
前一篇:冒一点风险来增加你的运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