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识高、功劳大,当官却贪”的悖论如何破解

(2009-09-07 23:24: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涛之评论

 “学识高、功劳大,当官却贪”的悖论如何破解

                            杨 

重庆“打黑行动”有了最新进展。9月4日上午,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彭长健在市委办公厅参加会议期间被市纪委的人当场带离会场予以双规,这是重庆打黑风暴中公安局落马的第二个厅级官员。同时,重庆市北碚区的副区长赵文锐、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的副检察长毛建平也被双规。(《武汉晚报》9月6日)

彭长健的落马存而不论,令我感兴趣的是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的副检察长毛建平居然也被“双规”,要知道,他是检察系统知名的“学者型检察官”。他具有法学博士学位,兼任西南大学教授,发表论文40余篇,合作专著2部,参与科研项目2项、获省级论文奖4次,2006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称号;他的功劳也大,主办和指挥侦办了一批重特大贪污贿赂案件,先后7次立功受奖。就这样一名“学者型检察官”,居然也充当了黑社会的“保护伞”。

 不幸的是,如今诸多所谓有“学者型”、且功劳大的官员、法官纷纷落马,人们发现,在他们的学识和功劳的光环下,却掩饰着一颗贪婪的心。比毛建平更早些时候落马的重庆市高院法院副院长张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入选首届“重庆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而去年落马的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更是著述颇丰,在法学界享誉甚高,组织过最高法院出台一系列的民事司法解释和推进执行体制的改革。

 很多人都有过一种错误的认识,认识学识、功劳往往与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水平成正比,认为一个学识高的的人、一个功劳大的人,往往会比普通人有高尚的情操,更会廉洁自律、伸张正义。这是过去片面的宣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深深误解,而这种印象被近些年来“学者型官员”、劳模、英模的纷纷落马给彻底击碎。学识仅仅是学识,只代表一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学识与一个人做人的品质毫不相差;而功劳也仅仅是功劳,只代表一个人过去做出的业绩,功劳与一个人的道德也是风牛马不相及。

 如果能理解这些道理,也许我们就不会迷信于学识与功劳了,选人的标准,的的确确不能只单纯看一个人学识与功劳,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自律也是选拔人的重要标准,这就多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迷信于“教授”、“博士”的头衔泼冷水了。当然,看待一个的道德品质、修养的确很难判断,各人有各人的判断,而且,短时间是难以发现他的问题。那么,我建议,我们在选择官员特别是法官之时,就不应当简单地从校门到机关,而应当更多地从律师和其他从事过法律工作的人中挑选,从那些一概口碑比较好的人中挑选,而且,在挑选他们的过程公正、透明。

但是,话又说回来,学识高、功劳大的人即使再加上道德品质好,也只能说他们相对更不容易被腐蚀,却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堕落。以往落马的“学者型官员”、“学者型法官”并不能说天生的道德败坏,但是,在一个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的环境里,在一个腐败收益大风险小的环境里,也难免让“好人”起了坏心眼。因为,人性中恶的一面,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苏醒。黄松有也好,张弢、毛建平也罢,他们掌握的权力是如何之大,所受到的诱惑是如何之多,但受到的监督与制约却是如此之少,难免让他们走一条腐败的不归路。

别迷信学识与功劳,重视人的道德品质,更要注重制度的建设,我们的“学者型官员”、“学者型法官”才能保持不变的颜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