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涛之评论 |
请尊重成年公民谭金平的选择自由
杨
“谭金平在河南找到了!”昨日,失踪近半年的清华大学学生谭金平的舅舅证实,目前谭金平已返回湖北江陵县老家,近日将与家人一起前往北京,与校方商议其学业事宜。据河南警方介绍,谭最后是在漯河市一家小餐馆内打工时被找到的。(《新京报》 11月5日)
谭金平找到以后怎么办?这恐怕是谭金平父母以及诸多社会人士最为关心的问题。据称,学校、家长已经与谭金平协商好了,其结果是谭父先带儿子回家休养一段时间,然后再送儿子到北京继续完成学业;而北京一公司老总表示愿意资助谭金平继续完成学业,如果谭金平不愿继续读书,他可以安排谭到他的公司工作。
但谭金平内心是否真正愿意继续读书,其实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长江商报》的记者在河南采访时,召陵公安分局一办案民警说,和谭金平交谈时,谭坚持说,留在召陵继续打工,不愿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在这里打工的日子里,相对在清华大学里,日子过得开心充实,还没有压力。不过,一旦谭金平被找到了,恐怕事情就不会如同他所想的那样发展,父母的殷切的希望、学校的婉言相留、以及公众的厚望和惋惜,都可能迫使谭金平又回到原先的生活和学习轨道,继续他的求学生涯。不过,我以为,这种继续的学习生涯,恐怕对于谭金平又将是一个不堪承受之重。
因为,也许对于许多人来说,在清华大学读书而后再深造或者直接就业都是一条无限光明的道路,并且许多人乐此不疲。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愿如此。谭金平在出走时在留下的条子上说,“我对读书真的没有兴趣,我以前的表现只是因为我喜欢出风头而已,并不是真的喜欢读书。作出这样的决定,我也考虑过很久,不是一时冲动。”在清华大学,班里的同学曾评价说:“谭金平性格很孤僻,他朋友很少。”而且谭从4人寝室搬出,一个人住一间寝室。这些事实都可以看出,其实谭金平在清华内心并不快乐。然而,到了打工地,河南漯河市麻辣烫餐馆的张老板却是这样评价他----“勤快,人缘好!”谭金平自己也说打工快乐。这说明,在清华读书对于谭金平是一种痛苦,而那怕是在餐馆打工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快乐。
我实在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一个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而不能去生活在真实的自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尤其考虑谭金平是一个成年公民,他具有意识和行为能力,他已经过了义务教育的阶段,他就更应当有权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怕那个他不喜欢做的事情的确有助于他有一个更为光明的前景,是在为他的利益而考虑。我们的文化历来强调的是集体,强调一个人对于他人的价值,而缺少对于个体的关怀;强调一个人对于父母、家庭和社会责任,而不关心一个人内心的愿望。但是,如果一个人活在痛苦之中,活在他人的眼光之中,那么他还有什么价值,他自己还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吗?这样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吗?在清华继续求学也许能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也许能在今后光宗耀祖,也许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但对于谭金平也许是人生毁灭了,他无法体会到快乐,无法再感受到人生的阳光。其实,那怕是谭金平一直在餐馆打工,也不妨碍他对于父母起到赡养的责任,他的努力工作也是对社会尽了一份贡献,我们常常挂在嘴上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怎么一放在“天之骄子”身上,就全忘记了?
请尊重成年公民谭金平的选择自由,如果他愿意继续打工,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他愿意继续求学,当然未尝不可,只是千万不要施加任何一点压力,那怕是道义上的。希望父母、学校、社会对于谭金平给予更多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