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包色娇谁人晓

(2009-05-31 20:12:02)
标签:

荷包牡丹

分类: BJQIQI拈花草

荷包色娇谁人晓

包牡丹的盛开时节总是被淹没在了牡丹的气势之下,若不是刻意找寻,它几乎招不来行人关注的目光。其实这也没什么,那么多平凡的花朵兀自开放,一样在春去春回中流传自怜。但荷包牡丹比它们更可怜在于,偶有招来关注的目光却仍与牡丹脱不开干系。无论公园的讲解员还是导游,都会用“世界上最小的牡丹”的称呼来“抬举”它,而路人则在匆匆猎奇一睹这最小的牡丹后,头也不回找那大朵的去。也不知道它招谁惹谁了,无论从外表还是血脉,都与牡丹毫无干系,却因叶子似牡丹叶而被冠以牡丹之名,直接从罂粟科的队伍拉到了毛茛科中来。

 

远观之,枝蔓纤细,一串娇嫩的花朵如风铃般悬垂于茎间,一直伸向未知的远方,并在此过程里或蜿蜒或曲折地弯出一道漂亮的弧线。近赏之,娇艳欲滴,玫红心形的花朵如荷包般精致小巧,吐出白色的蕊,它们在碧绿的掩映下隐隐卓卓,一如工笔画里的仕女,在莺莺燕燕的春光里荡漾着暧昧缠绵却欲迎还拒。这也算是一种东方古典美学的体现,含蓄中瞥见浓烈,娇柔里尽露风情。

 

所以,每当顺着满城人们赏牡丹的步伐看到满园花开无限之色时,路边的一丛荷包牡丹也一样会被我收入眼底映入心间。它未必在我的百花排行榜上占据多重要的位置,但至少我已学会用一种独立的眼光来赏它,与它周遭被万人追捧的牡丹再无半点关联了。

 

 

 

荷包色娇谁人晓荷包色娇谁人晓荷包色娇谁人晓荷包色娇谁人晓荷包色娇谁人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