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南京的早餐和小吃(2)
(2014-08-20 17:32:33)
标签:
美食南京童年回忆早点小吃 |
分类: 我的回忆录 |
记得小时候早餐最希望的是到天平南路四象桥边的一个烧饼店买上几块烧饼。那个时候油条还有点奢侈,能有烧饼就已经非常高级了。那家店的烧饼有两种:一种是大烧饼,长约20厘米,宽约8厘米,厚度在1厘米以下,这种烧饼不太好吃,二两粮票5分钱一块;另一种是我十分喜欢的酥烧饼,两块大约才有大烧饼一块大,而且2两粮票1毛钱才有2块。我们家当时算是吃货,十天左右会去买一次,就着烫饭吃的滋味很爽。
由于这个酥烧饼的美味,后来大了,有钱了,见到酥烧饼都喜欢买着吃,虽然也还是美味,但据说现在里面加了很多的起酥剂等各种添加剂,所以也不敢多吃了。
吃油条当做早餐则是较后的事情了。童年时缺油,城市居民每人每月只有半斤油供应,农村城镇只有4两油!现在我们提倡保健了,每人每天的食用油的摄入据说不要超过25克。你可能想当时的油按照现在的保健量,也能吃10天呢,其实哪有这么个算法的!取消食用油限购后,我们开始的时候每天每人的油摄入量绝对超过50克。那时肚子里面缺油啊,没有油就会饿!现在很少有人在吃饭前感觉饿了。所以当时缺油的年代买油条吃那绝对是过着上等的日子。上世纪90年代,我还经常去买油条作为早餐吃,看着它的价钱不断上涨,现在油条依旧美味,但保健医生告诉我们除了它大油之外,炸油条的那个油是要反复炸的,里面会产生各种毒素。乖乖,那就少吃点呗。但是出门旅游时,呵呵,油条就又会成为我们的早餐最爱。
烫饭、烧饼、油条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但我的童年时代,这些早餐都是很好的东西,感觉非常美味的东西。
《早安,南京》里面的各式早点,那都是现在的南京早点了。
1.蒸饭包油条。
绝对的好吃的东西,无论是乌米饭包还是白米饭包,那个味道好极了。其实还是里面那个油条的作用。据说文革前太平南路上这种街边小吃很多,南京街头再次出现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了。都是街边一个木桶,你可以要一两米还是2两米的,价钱会有所差别,里面的油条也可以选择一根或者两根的,但从我的口感上看2两或者1.5两米饭包一根油条的味道最好。现在这种东西南京很少见了,因为街头小摊被取缔了。
前些时候我们家还到乡下买了不少乌叶回来,放在冰箱中冷冻着,现在都是在吃稀饭的时候放进去,不是追求美味,而是它对身体的中医的道理了。
2.小笼包子。
不管小笼包子是不是南京正宗早点,反正我童年时是不能把它当做早点的,那个绝对是太太太奢侈了!小笼包子也吃过,但那绝对是一年都难有一会的事情,并且不是作为早点。记得当时夫子庙里永和园那家的小笼包子很高大上,一辈子一共加起来也应该没有吃几回。前几天老婆说哪天我们去吃一回小笼包子。到网上一搜,虽然有所谓十大十四大小笼包子店的说法,但没有一家被普遍认可,我就担心真去吃了,破坏了心里那种对小笼包子的美好的感觉。就像那年去上海,在城隍庙的南翔包子铺排了2小时队,吃了后发觉远没有想像的好吃,坏了我对南翔包子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