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院生:首任南极昆仑站站长

(2009-10-07 21:22:45)
标签:

教育

分类: 生活杂谈

转帖说明:李院生是我大学同学,并且一块分配到河北住在一个寝室,一起工作了四年。2009年5月1日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在即将出发的26次南极考察中,又有他的身影。

  见证中国南极内陆科学考察事业

  李院生,第25次南极考察队内陆冰盖考察队队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冰川研究室主任。从1996年至2008年,6次赴南极执行考察任务。其中5次执行南极内陆冰盖考察任务,1次执行埃默里冰架考察任务。历任中国第14次、第15次、第21次、第25次南极考察队内陆冰盖考察队队长,第19次南极考察队中国首次南极埃默里冰架考察队队长。2005年1月,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创下人类纪录,从地面抵达被形容为“人类不可到达之极”的冰穹A,李院生是当时的队长。4年后,肩负昆仑站建站使命,53岁的李院生再次率领内陆队登顶冰穹A。20天后,我国首个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巍然矗立在南极冰盖之巅,李院生成为了昆仑站的首任站长。李院生见证了中国南极内陆科学考察事业的崛起。

  为了南极放弃出国

  1956年,李院生出生在内蒙古。1974年,高中毕业后的他,从内蒙古的一个小县城插队落户到了草原牧区,半年后落实政策,李院生被招工进厂当了机电学徒工。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院生在刻苦复习之后考入了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读书,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地质院校教地球化学课,1986年调到中科院地球化学所从事科研工作,1995年调至中国极地研究所从事冰川化学与气候研究。他调到极地研究所后,从1996年10月便开始跑南极,以后的日子里,李院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极度过。

  考察的日子很艰苦

  考察队的队员们每天7点半起床,发动车辆,准备早饭,收电线和通讯天线,收拾前一天的垃圾,再吃早饭,这些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早晨起来最费时间的事情是烧开水和热早饭,考察队用的是20升的热水器烧水,烧开一桶水需要1个小时,冰冻的早餐用微波炉热,热一盒饭需要12~18分钟,让所有队员吃上饭都得需要热1个小时。早晨出发之后,大约行车30~40公里就要加油。在冰盖上加油是很苦的一件事,全靠手摇,风大、气温低,海拔又高,李院生只能和队员们动手摇。午餐是从早餐和晚餐中匀出来的,再配一些饼干、牛肉干、巧克力等。晚上到了宿营地,考察队员们一齐动手,把雪橇放好。然后准备晚饭,架设通讯天线,给车加油,清理雪车上的冰,把车停好,给车和各舱通电,进行例行观测。这些工作大概需要近2个小时。一般情况下,李院生和队员们每天都要行车11个小时,晚上到达宿营地之后再完成这些繁琐的工作,吃罢晚饭后就差不多半夜了。李院生总是在队员们休息之后,再检查一遍所有的工具后才会入睡。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在艰苦中度过,可李院生和队员们从没说过苦。

  队长一职责任重

  担任考察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队长承担着巨大的责任,既要确保安全,又要完成任务,从制定计划到野外考察,做为队长一定要细致、果敢。

  南极内陆冰盖考察极其艰难,沿中山站往冰穹A一路走去,短距离内海拔骤升,冰裂隙、巨大雪丘、软雪带设下重重危险,遇到白化天气,几米之内无法视物,阻碍负重前行的车队行进。在第15次南极考察途中,科考队卸货时,李院生驾驶雪地车拖着最重的一辆雪橇走在前面。路遇潮汐缝、海冰即将压塌时,他果断加速冲过去,避免了沉入冰海的危险。在赶往冰穹A建设昆仑站的途中,李院生又驾车开在最前面。他一路指点队员们哪边是冰裂隙,如何避开雪丘,对内陆地形变化十分熟悉。途中,一辆雪地车拖曳的雪橇翻车,滞留在距车队30公里处。李院生迅疾往回赶,成功救援。

  挖雪坑的行家里手

  挖雪坑和雪坑剖面的观测取样是南极内陆冰盖考察所有工作中最艰苦的工作,李院生就是这个最艰苦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李院生第1次去南极的时候,就是参加日本南极考察队去DOME F的考察。李院生和日本科学家一起从日本的昭和站——DOME F1000公里剖面上挖了7个雪坑,其中有一半由李院生一人挖成。在我国第2次和第3次内陆考察中,雪坑工作也同样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为避免污染,挖雪坑不能使用机械,而是用最原始的办法用铁锨人工去挖。雪坑工作最艰难的要数挖成以后的观测取样。挖的时候体力消耗很大,即使是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也浑身是汗,挖好以后观测取样就需要慢慢地进行了,此时浑身是汗的身体立刻停止了活动,又不能停下来去换下湿透的内衣,就这样每一次雪坑观测和取样,李院生和队员们穿着湿内衣在雪坑中至少要连续工作7个小时以上。雪坑里的温度最少也要比外面低10摄氏度,虽然穿的衣服保暖性能很好,但是,毕竟是长时间在低温下工作,整个人冻成冰棍一样,回到保暖舱里1个多小时都暖不过来。那个冷的滋味让李院生无法形容。

  每次说起自己挖雪坑的艰难经历,李院生就感觉亲身经历的事情就像在梦境中一样,对于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自己都感觉惊异。

  将五星红旗插到南极腹地

  在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时,李院生担任内陆冰盖考察队队长。在艰苦的环境下,由李院生所带的考察队,在南极内陆冰盖的4个点升起了中国国旗。

  第1次在南极内陆冰盖升起五星红旗是1999年元旦。当时,考察队到达了离开中山站800公里的位置时举行了升国旗仪式;第二次是到达1000公里内陆的时候;第三次是到达1100公里的位置并在那里停留了9天,这9天中,中国国旗一直飘扬在那里。当考察队撤离的时候,李院生和大家都一致决定,让国旗永远飘扬在当地;第4次也是最后一个点,是海拔3900米的位置。在南极内陆冰盖,由于气温低,音响之类的设备无法在野外工作,因此,每次在升国旗的时候,在只有600~700毫巴的气压下,李院生和全体队员仍然一起高唱国歌,庄严地将国旗升起。为了尊重国旗,在雪面刺目的强烈阳光下,李院生带头把墨镜摘掉,大家也随之摘掉了眼镜,庄严地注视着五星红旗。“我们为自己能够亲手把国旗升在南极内陆冰盖高原感到非常自豪,这毕竟是在南极内陆冰盖腹地,能够走到这里非常不易!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没人能够体会得到这趟旅程是多么的艰难。但是,此时此刻,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的荣耀。”每当说起4次升国旗的经历,李院生总是骄傲而自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