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强的微薄
徐强的微薄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46
  • 关注人气:4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索海洋的奥秘记周怀阳教授

(2009-10-07 21:35:24)
标签:

校园

分类: 生活杂谈

转帖说明:周怀阳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同年同月生人。

    一位从未见过火车的青年因为从事了地质工作,从常熟出发踏遍了五洲和大洋; 

    一位曾经上过五千多米的青藏高原,又潜入到2200米的深海海底,探索自然、敬畏自然,低调、严谨的学者;

    一位把汪洋大海看成天然实验室、被中国大洋协会评为“大洋工作突出贡献的专家”•••••• 

    这就是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今天的新闻故事请听常广记者沈燕萍采制的录音报道:探索海洋的奥秘——记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怀阳。

    周怀阳教授名字中有个“阳”字,是太阳的“阳”,但是,他的事业却和它的谐音“海洋”中的“洋”结下了不解之缘。周怀阳:[但是,说实在的,这是我文革期间改的名字,是胸怀朝阳的意思。带上了时代的烙印。]周怀阳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常熟的求学经历:[我基本上在常熟一直念到高中毕业,小学是在慧日(或兴无)。省中念的是初中、高中。1977年,省中毕业时正赶上我们国家恢复高考。我赶上了第一届高考,也是幸运地考上了。成为了我国第一届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 ) 当时,作家徐迟在《人民文学》第一期上发表了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科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对青年时期的周怀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立志做一名数学家。并报考了南京大学数学系。

    命运似乎和周怀阳开了一个玩笑,因为当时的高考要考两次,苏州地区预考一次,江苏省再考一次。而在苏州地区发挥特别好的周怀阳在江苏省考试时,却差几分和南大数学系擦肩而过,而被“拉郎配”转到了南京大学地质系矿床学专业。(录音出)[004我拿到这个录取通知书时,根本就搞不清楚这个矿床学是干什么的,我说这个是什么矿床学啊?哪,我父亲就跟我讲你要学好了,都是一样好的。后面,我学了这个专业。] [我上大学以前,没见过火车,到南京去的话,我要坐汽车到无锡,在无锡第一次看到火车。]
就这样,从来没出过远门,没见过火车的周怀阳因为地质研究从家乡常熟走遍了千山和万水。

    偶然走进了这个专业,静得下来,又喜欢在外面跑的周怀阳一下子就发现了自己和矿床学的契合点:[第一点就是这个专业非常适合我,054要动也可以,要静也可以,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界的方方面面,第二点的话。我的思维,我的性格,人感觉还是要做点能适合自己的事,跟这个专业还是很贴切的。要做理论、科学、实验也可以,工作能和实际相结合,报效社会。] 1978年考取大学,1982年本科毕业考硕士,1985年硕士毕业考博士,1988年博士毕业。周怀阳的求学生涯异常顺利,1988年他在南京大学地科系获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历任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洪堡基金客座研究员、德国汉堡大学和德国海洋与极地研究所访问学者、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室主任、研究员等职。
    周怀阳:[实际上我的本行还是地质学,地质学中又分为很多的专业,我偏重地球化学这一块,整个地质学希望通过方方面面的研究希望对我们地球它的起源、形成、发展和演化历史以及对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希望能有所了解。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历史,研究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现象的一门科学。]

    我们生活的地球充满了奥秘,有很多的不可知性,这就给科学家们留下了太多的研究课题,周怀阳:[然后它所用的工具有很多,包括方方面面,矿物方法来做,也可以以化学的方法来做,可以用物理的方法来做,甚至用数学等工具来做,所以,这是一门到现在为止还是不成熟的科学。它的整个理论体系还在建设当中,013原因就是地球对人类来说太复杂了,到现在为止,人们能够掌握地球上的东西、了解的事情还是相当的不够。资料积累的不够、研究深度不够,使得这门科学还是存在非常多的未知的因素,所以,我想这门科学还有至少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对这个科学有个基本的了解。]

    1991年开始,周怀阳的工作重点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洋研究当时在我国刚刚起步:[研究海洋地质在国内还比较少,海洋里涉及的面更广。我们国家从事海洋研究的是个非常年轻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涉及到国家权益问题、国家的安全问题。然后,我们科学上面很多未知的领域。我们有一句话叫做:面对海底的了解不如对火星的了解。海洋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未知的区域之一。]

    迄今,周怀阳教授从事海洋研究已18年,他喜欢将浩瀚辽阔的大海比喻成一个天然的实验室:[024陆地表面的话非常古老,海里相对年轻一点,原来地球表面的话很多都是以前的海洋,几千年、几亿年以前的海洋。陆地上以前发生的是可能正在海底发生。我们也可以把海洋当成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到下面去做实地的观测、实验。] 研究海洋地质是揭开地球奥秘的一个窗口,海洋研究对于人类寻找新的能源和矿藏、更好的防灾减灾、保护环境都有极大的益处,周怀阳:[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平衡的,很多东西整个在运转,人很多方面都处于无知状态,没意识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如太湖中一个小小的藻类,也许你没把它当回事,然后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当中,无意中在破坏它。最后它反过来报复,可能是你当时没想到的。现在我们环境上的破坏已经造成了当代人能看到的现象。]

    这些大自然的变化虽然课题重大,但是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调节大气的话,海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是全球的环流,如果是两级融化的话,因为海水的盐分就发生非常的变化,能够使得传送带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那整个全球的大气就乱套了,那降雨、生活啊完全就不一样了。]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是平衡的,如果人类因为自身的贪婪和无知,破坏了这个平衡,就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在谈到全球关注的环境恶化、地球变暖的现象,周怀阳以专家的眼光分析说:[全球变暖的原因不是我们开空调,而最主要的是两级的融化,北极和南极的冰山的融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原来地球平面上的小岛、沿海的一些区域有可能会提高。现在各个国家已经在行动,一些建筑、活动必须要往后考虑100年。][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特别是最近几百年以来的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地球的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工业排气、二氧化碳增加,使得我们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存比较多的时间。]

    和国际上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海洋研究还比较落后,要想搞好研究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而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的海洋事业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扶持,周怀阳欣慰地表示这也是国家兴盛的一个体现:[非常幸运我们赶上了这个时代,然后,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能做一些事情。]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乐趣,然而,探索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科学家付出辛勤的努力、倾注大量的心血,有时甚至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一次研究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硫化物矿的成因时,周怀阳就差点遭遇了一次生命的威胁:[最辛苦的一次是我差点连命都没有了,当时,我做硕士论文的时候,到广西的大厂,中国最大的锡矿,我的硕士、博士论文就在那做的,那次,当时是博士生,一起出野外,住在招待所,每天要背标本回到招待所,最后走的时候要装箱,当时的条件比较差,也没车,当时标本很多,我们要到汽车站去,就问工地上借了一个独轮的三角的推车,招待所下去的时候是一个坡,推下去,车子在前面,人在后面,刹不住了,我就赶紧调头,我人跑到这下面来,想靠这个阻力让它停下来,最后车倒了,差一点点我的头就被车压住。压下来,我赶紧一个转身(翻滚)逃掉了。所以,我的同学一直记得这件事,说我大难不死。]

    但是,艰辛并没有磨灭周怀阳对科学的追求,到现在,他依然对广西大厂矿床的成因有着很大的兴趣:[现在我做海洋,但是我看到海洋里的相关内容,我还在想着广西大厂那时是怎么回事。] 1991年,周怀阳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开始海洋的研究工作:[现在我们做的海洋基本上都是深海,都是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大海。我们走到太平洋去,走到印度洋、大西洋,方方面面的很多地方去。我们那边做的话,也是看一些资源,看海里的一些环境。]

    对第一次上船远洋的情景,他记忆犹新:[我第一次上科学考察船是在德国太阳号上,在南海,94年,可以说,下船后,我的脑子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063它整个的环境完全不一样,一个是船的颠簸,一个是生活规律,另外是噪音。] [船上晃得厉害,你一靠码头,079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什么是脚踏实地?那是真正的踏实。在海上的话,毕竟是一个动荡的环境,是停不下来的。] 

    充满魅力的大自然给了周怀阳很多美好、奇特的经历,相对于陆地地质,研究大洋对于周怀阳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我们到海洋里去事情更多,难度也很大,可能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新。很多原来陆地上古老的发生的事情正在海洋里发生,不想陆地上我们什么时候想开个车就能去的,海洋里我们做个准备工作就需要1年、2年,拿到的数据也很有限,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些数据。] 研究地质和海洋非常辛苦,但是周怀阳说他从不后悔走上研究地质和海洋之路,甚至有些庆幸当初的阴差阳错,因为这让他感受到了常人体会不到的酸甜苦辣,也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风景。

    周怀阳曾经潜入到2200多米深的海底去工作,那真的是个神奇的世界,也是他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我们到的那个位置是:我们地球表面板块张开的地方,那个地方有很多的火山,有很多的地震构造活动,存在着许多奇奇怪怪的生灵,海底有很多一般人很难想象的世界,我们去的那个地方到现在才发现26、27年,以前整个世界的人都还不知道海底这么丰富、这么多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说干事业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工作当作兴趣来做,由于兴趣,一些艰苦的事也会忽略它的艰苦性,变得有趣起来。从事地质和海洋研究20年,周怀阳对自己的专业越发着迷,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有关矿床学、河口、海洋地球化学、海岸带环境容量、深海环境自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论著八十多篇(部)。获国家发明专利、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多次。2001年被中国大洋协会评为“大洋工作突出贡献专家”。

    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同时,周怀阳对人生、对人生的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学了地质,改变非常大的就是觉得:人生确实是太短暂了。地球45亿年,人类历史5000万年,孔子到现在2000多年,在人的一辈子里,你真正做一些对你自己的心理也好,对这个社会、国家等方方面面好一些的事情,这是人类最大的价值。]

    周怀阳教授是我国大洋“十一五”《洋中脊及其相关领域环境研究》子项目责任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洋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领域“十五”“十一五”海洋资源主题专家组成员。曾多次担任大洋科学考察航次首席科学家。同时,他也是一名低调、严谨的学者。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周怀阳希望有更多具有良好的数理化基础的、有才能的年轻人能加入到海洋科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中来。而他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他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社会上富有诱惑的事有很多,如果说舍弃了这些对你来说很痛苦的话,你就不要来做这个既艰苦有没有什么很好物质回报的地质研究工作。而对于选拔学生,周怀阳也有自己的标准,首先要对大自然怀有浓厚的兴趣:[046这种兴趣不是一时的热情,要有扎实的基础,有真的不怕吃苦的精神,如我们出海的话,是非常非常艰苦的。068所以,来的学生,我第一就跟他们讲,我们这个专业需要的条件,要有非常好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不怕吃苦了。第二,一定要身体好。第三,一定要外语好。因为我们从事的工作,国内研究的很少,国内的文章不大容易看得到,看的都是国外的文章,发表文章也要到国外去。]

    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它需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你自己科研的能力,就和练武功的能力是一样的,第一,是一交手就知道了,第二的话,花了多大劲,花了多大精力,就会有多大收获,科学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