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校本研训:单元一课时作业作业设计及实践1——生物组

分类: 项目管理 |
一、活动流程
1.讨论外出方案
2.讨论作业设计
二、活动照片
生物组赴文成中学交流活动方案
地点:文成中学
外出学习人员名单:
陈圣华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存在的是不同种酶
B.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在适当温度下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C.酶能提供底物分子活化所需要的能量
D.酶在发挥作用时,空间结构可以发生可逆性改变
【参考答案】D
【试题来源】原创自编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酶的概念(包括酶的来源、本质)、催化作用机理的理解。学业水平层次要求是B级。
2.下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酶的物质是a,在反应完成前后,a的性质未发生改变
B.若b是蔗糖,则d和e可表示为葡萄糖和果糖
C.若d和e表示两种氨基酸,则b表示二肽
D.温度过高对a的影响比温度过低对a的影响小
【参考答案】D
【试题来源】改编,原题如下:下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具有专一性,反应完成后性质未发生改变
B.在人体或植物体细胞内都有此类反应进行
C.pH过高对a的影响比pH过低对a的影响小
D.温度过高对a的影响比温度过低对a的影响大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酶的作用底物及影响因素的理解。学业水平层次要求是B级。
3.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
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已知SO42-、Na+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无影响。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
B.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该酶的最适pH
C.4支试管需在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D.本实验结果不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
【参考答案】A
【试题来源】改编,原题如下: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
甲组:CuSO4溶液一缓冲液一淀粉酶溶液一淀粉溶液—保温一检测
乙组:NaCl溶液一缓冲液一淀粉酶溶液一淀粉溶液—保温—检测
丙组:蒸馏水-缓冲液一淀粉酶溶液一淀粉溶液—保温一检测
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
C.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学业水平层次要求是B级。
4.下图是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A. 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或RNA
B. 此细胞中控制唾液淀粉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和中
C. 淀粉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需要的能量可以由[]线粒体通过需氧呼吸产生的
D.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试验中,可用本尼迪特作为鉴定试剂
【参考答案】D
【试题来源】网络题目改编,原题如下:
下图是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2)此细胞中控制唾液淀粉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中。合成、运输、分泌该酶的主要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能量是由[]________通过需氧呼吸产生的。
(3)与植物细胞相比较,该细胞中不存在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内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实现的,淀粉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是/否]耗能。
【设计意图】本题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两个方面,图示是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结构为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结构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结构是内质网;结构是高尔基体。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酶的本质与产生的掌握,同时分析其产生过程参与的细胞部位,树立整体观。素养水平主要在水平二和三。
5.下图甲表示酶催化某糖合成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该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适当提高温度,图乙中的M值不变
B.图甲不能用来表示蔗糖的合成过程
C.图甲中a与b结合后,b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D 图乙中ef的原因是,酶量有限
【参考答案】D
【试题来源】浙江省作业本改编,原题如下:
下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条件下该酶促反应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适当提高温度,图乙中的M值不变
B.图甲中,如果c是二糖,那么它是麦芽糖
C.若适当增加酶量,图乙中e点向左移动
D.图甲中a与b结合后,b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本题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两个方面,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酶催化过程的理解和对影响曲线的分析,采用理性思维思考分析问题。素养水平主要在水平二和三。
6.关于酶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B.在最适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不一定最高
C.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可以一样
D.为探究温度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可采用过氧化氢酶
【参考答案】D
【试题来源】网络题目改编,原题如下:
如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A.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比例之后,成反比例
B.当温度到达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
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设计意图】本题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两个方面,考查学生对酶作用条件需要适宜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素养水平主要在水平二和三
7.
1、下列有关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A、酶在37°C发挥作用,所以酶的催化条件是温和的
B、生物体内化学反应是在酶作用下进行的,所以酶只做生物催化剂
C、酶由活细胞产生,但不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斯帕兰扎尼通过鹰的实验,意识到酶的存在
【参考答案】C
【试题来源】原创
【设计意图】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容易以偏概全,对史实的了解似是而非,对知识的归纳缺乏严谨性。酶除了是催物催化剂,还具有物质性,它还能作为反应的底物,本题考察学生对酶概念及反应条件、场所、发现史等正确合理全面的认识。体现对生命观念素养的物质与能量观,体现科学思维中科学概念源于科学知识,能够从特定的生物学事实,从通过形象思维形成生物学概念,能用文字的方式正确表达,并用这些概念解释简单的生命现象。素养水平主要在水平二和三。
8. 据下列图示及相应学说,分析错误的是(
A、诱导契合学说很好的体现催化反应过程中酶的形变
B、锁匙学说充分解释酶催化的高度专一性
C、两种学说揭示酶识别底物过程的不同
D、诱导契合学说是假说
【参考答案】D
【试题来源】原创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利用图示分析归纳、推导出合理的结论能力。学习新知识时自己观点与给出结论矛盾时辨析能力,体现对生命观念素养的结构与功能观、体现科学探究中根据生物学问题,利用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体现社会责任中关注生物学发展,利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辨别真伪能力。素养水平主要在水平一和二。
9.温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其作用机理可用坐标曲线表示如图。其中abc分别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中的一项。请根据图像用图中的字母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
2.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的活化能
3. 酶促反应速率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
4.根据题中的曲线,解释为什么酶要低温保存。
【参考答案】
1.c
2.无
3. 空间结构
4. 酶适于低温保存的原因是酶分子在低温条件下其结构相对稳定,适于保存。
【试题来源】试题来源:改编自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
温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其作用机理可用坐标曲线表示如图。其中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具有的活化能增加
B.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相同的
C.酶促反应速率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D.酶适于低温保存,原因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低
答案:C
【设计意图】本题以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作用机理曲线图为载体,考查考生对酶催化反应的实质及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书本概念熟悉并理解,同时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还要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以及条件改变后重要点的移动情况,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主要体现对生命观念素养的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科学思维中对结果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科学探究素养中的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素养水平主要在水平二和三。
10.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图所示,酶的作用为
(2)写出鉴定酶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的生物学方法
(3)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4)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并回答:
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
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
(5)图丁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当pH从5上升到7时,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b 上移
(2)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或用蛋白酶处理后观察
(3)底物已经消耗完
(4)该酶的最适PH值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
酶促反应的速率
(5)先上升后下降
【试题来源】改编,原题如下:
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甲图中
(2)乙图中16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并回答:
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
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
(4)若该酶是胃蛋白酶,其作用的底物是
【设计意图】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a),检测蛋白质的方法(b),影响酶作用的因素(c)。本题以酶的相关曲线图为载体,主要考查点:一是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后,能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运用建模阐释生命规律,体现科学思维;三是学生能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能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