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化学组

分类: 项目管理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温州第二十二中学
项目名称 |
化学组第二次主题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陈雪金 |
|
活动时间 |
2022.3.17下午 |
活动地点 |
微格教室 |
|
活动主题 |
课堂关键问题的设计及实践(课例为载体)
|
主讲(主持)人 |
王勇 |
|
参加对象
|
化学组全体教师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开课老师: 开课课题:选择性必修三《乙醛》 第二节评课议课:
|
|||
签到栏 |
|
|||
过程确认 |
|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课时乙醛
班级:
【学习目标】
通过醛基中原子成键情况的分析,了解醛类的结构特点,理解乙醛的化学性质与醛基的关系,学会醛基的检验方法。
【学习任务一】认识醛类物质
1. 醛的定义:醛基与烃基(或氢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醛
2. 醛的官能团:
3. 一元醛的通式
4.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5. 特殊物质:
【学习任务二】乙醛的结构
【学习任务三】乙醛的物理性质
【学习任务四】乙醛的化学性质
1、 加成反应
写出乙醛与HCN加成的化学方程式
2、 氧化反应
学生实验一、向1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乙醛,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二、向1ml溴水中滴加乙醛,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三、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制得银氨溶液。在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将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四、在试管里加入2 mL 10% NaOH溶液,加入5滴5% 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Cu(OH)2,振荡后加入0.5 mL 乙醛溶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讨论】醇、乙醛和乙酸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结合具体反应和三者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变化情况,谈谈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
【课堂练习】1、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溴乙烷、乙醇、乙醛
2、如何检验CH2=CHCH2—CHO中的碳碳双键?
【交流讨论】1、哪些有机物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
2、哪些有机物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能力提升】1、已知反应CH3CHO+CH3CHO
《乙醛》评课稿
乙醛这节课在烃的衍生物的章节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王勇老师的这节课立足于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辩证观念,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将知识建构与理论分析、学生实验相结合来实现教学目标,突出学生活动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结构决定性质的核心学习观念凸显。对醛基结构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羰基,和醛基氢的极性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羰基的双键易加成,从与氢气的加成到与HCN的加成,总结规律(亲核加成)。对醛基上的碳氢键易断发生氧化反应,从学生熟悉的氧气,到高一学过的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延伸到溴水,酸性高锰酸钾的褪色原理,凸显醛基的强还原性
2.精心设计核心问题驱动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知识关联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组,给学生充分思考,小组讨论表达交流的时间,对协助构建学生思维模型,提升迁移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很大帮助。从代表性物质乙醛,到R-CHO(醛类)再延伸到乙二醛与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再到特殊物质甲醛的反应比例问题,层层递进,思维螺旋上升。
3. 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通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