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物理组

(2022-06-15 08:15:19)
分类: 项目管理
一、活动流程
1、董燕乐老师开课
2、评课交流
3、二模分析
二、活动照片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物理组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物理组

三、活动材料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物理组

二模试卷分析课评课稿

吴晓燕

董燕乐老师的二模试卷分析课主要讲授两道计算题,其中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在物理选考中处于第二道计算大题,也是全卷分值最高题,涉及的知识点多且杂,形式灵活多变,得分不易!另外一道电磁感应内容综合性强,涉及物理规律的各个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董燕乐老师这节课引导学生把做过的习题一幕幕呈现出来,让学生咀嚼、回味、小结出解题常用程序和规律,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是学生内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步!

本堂课的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关注学生的主要失分点: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物理语言表述不清;对物理公式不能正确理解;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不会分析物理图像等。

2.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

3.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的思路方法欠缺,无法找到有效的切入口,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归纳。

4.计算能力薄弱。

(二)针对学生的失分点,注重复习策略

1.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点讲解要细致到位,确保基础知识的得分,在学生掌握和理解双基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习惯性错误,培养规范的学习习惯。

2、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平时要有目的具体指导,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3、在平时的训练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审题方法、过程的指导,提高审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总评:

1、课堂时刻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积极

2、定位较准,立足于班级学情。复习课,在针对面广的同时,兼顾深度挖掘。

3、习题设计合理,立足于思维训练。本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通过练习,学生的解题技巧、方法、思维都得到了一定训练。

4、注重了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对学生解过的题目做了分类整理,提出了解题一般程序,和易犯的错误。在高考题型加以改编,引起学生思考,并得出解决问题方法。防止了使学生对两条方程的理解教条化!

不足之处:

1、讲得不够细致,这主要体现在知识点回顾时,教师一点而过,不能大胆放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2、没有重视和强调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3、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停留于表面的肯定,没有进一步的对问题和知识点进行升华。

4、知识点的探讨过于笼统,不够细致全面。

高三物理二模考后分析

物理组   2022.3

一、考试内容分析:

本次高三二模试题从整体看,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也注重了对能力的考查。坚持重点内容重点考,考潜能,考物理应用,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有新的突破,试卷注重对常规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认识能力的考查,注重创新意识,稳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凸显能力。从考生的反映看,选择题偏难,学生耗时较长,导致计算题得分情况不理想。选择题35710111415得分率偏低,计算题2021得分率偏低。从中可看出我们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漏洞,如第35题。主干知识应用的熟练度准确度都有待提升,如2121考查功能关系和电磁感应等重要知识点。

二、学生应试状态分析:

1、这次考前刚刚完成二轮复习,留给学生内化时间不够,学生在构建总体框架知识上存在不足,前面的知识点遗忘较多,导致学生应对部分考题还是自信心不足,题型一有变化,就很慌乱。

2、考试中时间的把握上存在问题,多项选择每题2分,学生耽误太多时间,导致后面的计算题时间不够,学生在临考经验方面有待提升。

3、解题规范性不够,部分同学的计算题由于不够规范,花了时间写了很多,得分不理想。

三、考后应对计划:

1、要求学生加强概念、定律及公式的准确记忆。切莫好高骛远,重视基础题的训练。后期整理物理学史,基本公式,书本插图等知识点

2、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加深对概念、规律意义的理解,切莫一知半解,盲目追求解题数量和解题速度。后期针对学生薄弱知识环节,如平抛运动、交变电流、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实行每周滚动训练,争取重点知识“不落队”。

3、针对二模考试中明显得分落后的主观题部分,加强计算题练习,特别是功能关系、电磁感应部分,通过每周限时训练,让学生在面对这些题时能够“不怯场”,争取多拿分。

4、引导学生学会对已学内容自我总结,不断提高。

四、考后具体措施:

从每年高考后学生的反映来看,“会做但没有时间了”、“题目看错了”、“那句话理解错了”、因为不规范而被扣分等现象十分普遍,有鉴于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措施是:

1、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关键字眼,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在大脑中能重现题目的物理情景,并能快速地用语言、示意图和方程等形式“翻译”出来。

2、加强独立训练,包括独立审题、独立分析、独立决策、独立解题、独立检查、独立克服困难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加强解题速度训练,每次训练限时40分钟,让学生在35分钟内能答题完毕;要求学生把它当作实战来演练,让学生学会在考试中如何分配时间,不断积累考试经验。

4、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懂得选择题(理解、逻辑推理)、实验题(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和计算题(过程、模型、方法和能力)等不同类型题的题型分析、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掌握数学方法在解题技巧中的应用(考查力度逐年增加);

5、研究评分标准,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示范引导和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增加得分点,考出更高分数。具体做法是:

1)将历年高考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经常翻看,经常对照,如:

确定研究对象,定义物理量,如mStVaPE等。

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分析和论证,特别是隐含的物理过程的分析、重要条件的叙述和确定(如水平、光滑、平衡、加速、至少等)、画图(物理过程的示意图、受力图、轨迹图、电路图、光路图、场域等)。

每一过程依据定理、定律列方程(最重要),由每一个物理知识列一个方程,不要几个物理知识列成一个综合式。

计算,得到正确的结果(有效数字、单位、方向等)

2)平时作业中严格要求,讲评中反复强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3)在阅卷时,多面批;

4)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教师注意多展示规范的教学过程,展示规范的、标准的解题格式,强调解题思路,强调准确应用公式,列原始方程;

6、加强考试最后10分钟内学生心理及正常答题的训练。使学生在高考的最后10分钟能以正常的心态继续答题及检查试卷;

7、落实训练,巩固成果,全面提升学生应变抢分能力

1)由易到难,各个击破,对于物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考虑有选择地放弃一些“过难”的题目,让每个人的时间利用效率最大化;

2)会做的题能够得全分,熟悉高考评分细则,领会其中精神,思路要严谨,说理要透彻,表述要准确,规范答题,清晰无误;

3)不会做的题也要能得一部分分数,在实际考试中解答计算题时,有时候是题目较难,不能完整地解答出来,有时候是时间紧,没有时间做出最后的结果,此时学生应该按照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涉及几个规律,写几个方程,要尽量多写一点,当然,要规范答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