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22中校本研训
22中校本研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81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英语组

(2022-06-15 08:04:51)
分类: 项目管理
一、活动流程
1、夏晓和、夏楠、李小瓯老师分享
2、集体研讨交流
二、活动照片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英语组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英语组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英语组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英语组
三、活动材料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英语组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英语组

星火计划第一次培训有感

PPT 1大家下午好,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温州外国语高中的冯景奇老师基于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Food and culture开设的课外阅读拓展课,话题也是有关饮食和文化的。他的材料来自21世纪报,据他说,他找了90多页的材料才最终确定了这两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下教研组的微信,Word 1,2其中的word文档就是这两篇文章,第一篇是介绍美国饮食文化的,A bite of America, 另一篇是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Chinese food and ancestral wisdom。原文都比较长,冯老师对材料的长度、难度和题目都做了修改,使其更适合高二学生阅读。

PPT 2接下来我讲下他的上课过程。在导入环节,冯老师截取了一段自己在美国留学时和寄宿家庭的房东有关晚餐的三段对话,房东要做的ravioli, lasagna都是意大利菜,冯老师完全不了解。而冯老师在吃的a thousand-year egg房东也吓了一跳,这东西都放了一千年了,确定还能吃吗?a thousand-year egg其实就是我们常吃的皮蛋。因为中西方饮食习惯和文化的区别,双方在沟通上存在不少问题。冯老师以此作为导入,生动有趣地引入了该课话题。

然后进入阅读环节,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要处理两篇课文不太可能,所以冯老师把其中较简单的第一篇介绍美国饮食文化的文章提前一晚布置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而把第二篇较难的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文章留在课内师生一起学习。不过不管是课前预习的还是课堂上要学的两篇文章,冯老师都采用了同样的阅读策略,即KWL reading strategyPPT 3其实该策略很简单,K就是What do you know about a topic?对于一个话题,你原来了解多少;W就是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你还想了解哪些更多的知识?L就是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冯老师先是向学生介绍了该策略,然后就马上运用于实践了。PPT 4,5用了该阅读策略后,老师变得很轻松,因为学生知道要读哪些内容以及怎么读了。所以课堂上很多时间都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学生要根据理解画思维导图,要选组长做报告等。PPT 6老师要做的就是请学生回答,学生可以自由回答,讲一点两点都可以,老师也一再强调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再来判断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必要时再进行点拨、拓展和深化等。这样做避免了课堂上常见的一问一答的机械形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课堂氛围很轻松民主。

PPT 7最后,冯老师对两篇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复述和回顾。针对学生想要了解的有关该话题的很多知识阅读文本里没有涉及到,冯老师要求学生回去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再进行拓展阅读,第二个作业是利用KWL阅读策略去自学教材中的相关语篇,如workbook中的拓展阅读等。

 

下面综合我自己和其他老师的观点对这节课简单点评一下:

冯老师的个人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都很强,很有亲和力,课堂氛围始终轻松活跃。

他很善于组织活动,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没有控制得很死,而是完全放开,让学生随便讲,老师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追问理答。每个学生都像是一块拼图,每个人都贡献一点,最后大家合力把拼图拼完整。

冯老师的KWL阅读策略运用得很好,该策略适用于梳理比较浅层的信息,特别适合于泛读,通过三个问题就把复杂繁琐的阅读过程梳理得极其清楚简练了。

大家觉得还有点美中不足的一是这堂课在讲清楚中美食物的区别后缺少思维品质的提升,比如为什么美国人喜欢重口味,为什么要给小费,为什么中国饮食要体现阴阳思想等,老师都没有涉及到。但冯老师说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深入学习的环节可以留待课后。第二点就是有老师质疑课后作业怎样跟踪检测,怎么知道学生有否上网搜索更多该话题的相关信息,有否用老师教的KWL阅读策略去完成自主阅读,效果又如何等等。这些问题确实也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不过总体来讲,冯老师的这节课外阅读拓展课还是非常精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